[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低强度超声波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7955.7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8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朱易春;黄书昌;连军锋;李鑫;田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1/15;C02F11/0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强度 超声波 维持 短程 硝化 稳定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低强度超声波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方法,将SBR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进行超声处理,通过控制反应器中超声波辐照时间、超声波声能密度、超声方式、超声波辐照间隔周期、温度等参数,以克服环境温度改变造成短程硝化系统易遭到破坏的问题,达到维持短程硝化系统稳定性,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和减小环境污染的目的;低强度超声波能够促进AOB活性的同时抑制NOB活性,从而维持短程硝化系统稳定运行,并且提高了氨氮去除率。温度由18℃提高到28℃时,低强度超声波能够维持短程硝化系统稳定运行;低强度超声波辐照活性污泥,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本发明工艺简单易操作,可广泛运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强度超声波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生物脱氮技术是通过生物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将NH4+-N转化为氮气的过程。短程硝化是将生物硝化进程控制在NO2--N阶段而不进一步氧化为NO3--N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短程硝化反硝化可节约25%的供氧量、40%的碳源,且反应时间短,节约了基建费用,剩余污泥量少,减少了后续处理处置的费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短程硝化可独立运行作为新型生物脱氮工艺(CANON、SHARON、SHARON-ANAMMOX) 的前置环节,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国内外关于短程硝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现手段,包括控制溶解氧浓度、pH与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耦合、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模式(A/O)、进水水质、温度、污泥龄(SRT)、投加抑制剂等参数控制法。然而通过参数控制法实现短程硝化后极易出现失稳、甚至污泥膨胀等现象,主要原因包括:①基于低溶解氧条件下AOB的氧半饱和常数小于NOB的微生物代谢特性,控制低溶解氧浓度能快速启动短程硝化,但极易发生污泥膨胀,其次随着NO2--N的积累易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②NOB对pH、FA及FNA 浓度等仅在短期内无法适应而活性被抑制,但随后NOB会产生适应性,削弱抑制作用。③由于污水厂进水水质波动较大,运行复杂,短程硝化很难维持,再者实际污水处理中调控温度、投加抑制剂等手段成本过高,限制其进一步应用。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微生物对超声波刺激的耐受性不同,但该方法无特定指示参数。另外,温度是实现及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关键因素,AOB与NOB的生长速率受温度影响很大,短程硝化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了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生物脱氮效率,因此,在不同温度下,如何实现短程硝化系统运行稳定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低强度超声波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方法,将SBR反应器中浓缩后的活性污泥使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超声处理,以克服环境温度改变易造成短程硝化系统失稳的问题,提高短程硝化系统对温度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达到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和减小环境污染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低强度超声波维持短程硝化稳定性的方法,将SBR反应器中浓缩后的活性污泥使用超声波发生器进行超声处理,包括下述步骤:
1).采用SBR反应器;
2).接种污泥:取自本地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3).进水水质:进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为150、60、1.5mg/L,通过投加NaHCO3溶液使反应器内pH控制在7.5~8.5之间;
4).运行方式:按照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交替循环5次后沉淀排水,所述缺氧/好氧运行时间比为1:1,缺氧和好氧时间均为30min,好氧阶段的曝气量为1.0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