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电膜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7570.0 | 申请日: | 2019-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2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易修强;崔宇浩;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吴芳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膜 恒流模块 控制模块 导电层 输出端 卷曲 处理器模块 恒压源模块 控制系统 智能驱动 输出 恒定 单片机控制 采样电压 电流保持 电压交变 端口连接 交变电压 母线电压 实时调节 稳定运行 相对设置 恒流 开度 充电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膜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包括恒压源模块、恒流模块、H桥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恒压源模块向H桥控制模块提供稳定的母线电压;H桥控制模块具有与恒流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和与导电层连接的第二输出端,恒流模块的第二端口与卷曲的静电膜连接,导电层与展开的卷曲的静电膜相对设置;在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下,H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进行电压交变切换;所述恒流模块输出的电流保持恒定。本发明利用单片机控制H桥产生交变电压输出,实现静电膜和导电层的双向充电,保证静电膜的稳定运行,并采样电压以实时调节第一MOS管或第二MOS管的开度,实现对静电膜恒流输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电膜驱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膜智能驱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624009.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由一种新型材料合成的静电薄膜,如图8所示,主要由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电介质层82、透明导电层83构成,所述透明导电层83贴附在玻璃层84上,其工作原理为:当接入电源85时,所述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上和透明导电层83上分别充上正负电子,使得所述弹性卷曲状导电薄膜81在静电力作用下克服自身卷曲力而展开(图8中向左方向展开),展开状态的导电薄膜81与透明导电层83相对设置,等效为电容器。
现有技术中,采用恒压源对所述导电薄膜和透明导电层83进行供电,参见图9,其中SW1为电子控制开关,Ceq为导电薄膜与透明导电层形成的等效电容,其由单片机控制闭合或断开动作,这种充电方式造成如下缺陷:
第一、对静电薄膜使用电阻限流充电,但是这种电路充电时间较长;
第二、只能单方向充电,使得静电易积累,导致静电薄膜运行不稳定;
第三、静电薄膜状态或大小厚度材质有差异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调整硬件来调整静电薄膜的驱动电压;
第四、静电薄膜在断电后的回收卷曲过程耗费过长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膜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加快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静电膜智能驱动控制系统,包括恒压源模块、恒流模块、 H桥控制模块、处理器模块、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所述恒压源模块向所述H 桥控制模块提供稳定的母线电压;
所述H桥控制模块具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恒流模块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恒流模块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中的一个连接,所述卷曲的静电膜和导电层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导电层与展开状态下的卷曲的静电膜相对设置;
在处理器模块的控制下,所述H桥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进行电压交变切换;所述恒流模块用于控制恒流模块输出的电流保持恒定。
进一步地,所述恒流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串联形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的中间连接点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路的另一端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威尔阳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