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取样器以及其取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7132.4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翠竹;付宗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1/14;G01N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腔 隔板 储药腔 收集腔 通孔 海底取样器 气体发生器 环形隔板 导向杆 收集箱 封板 取样 沉积物 第一活动板 排水管 封堵机构 驱动机构 取样技术 上端 导气管 活动板 收集口 水反应 封堵 负压 上浮 下端 采集 驱动 | ||
本发明属于海底取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取样器以及其取样方法。本发明包括收集箱和气体发生器。收集箱内设有环形隔板,环形隔板将其隔成收集腔和环形蓄水腔。收集腔内呈负压且底部开设有收集口,收集口外设有第一封板,环形蓄水腔上设有排水管。气体发生器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其隔成蓄水腔和储药腔,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能封堵第二通孔的封堵机构,蓄水腔与收集腔之间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储药腔内设有可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A,储药腔与环形蓄水腔之间设有导气管。收集箱上设有能驱动第一封板的驱动机构。本发明的优点是:在海底采集沉积物后,能自动上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底取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底取样器以及其取样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沿海围网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关注。这种养殖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来很多污染,如残饵、鱼类排泄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容易在海底形成沉积物,使得海底底质环境呈现富营养化,对海洋底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采集人工养殖海域海底的沉积物,从而对养殖海域的海洋底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目前海底的沉积物取样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式和电动式。机械式通常采用重力式取样器。重力活塞取样管是装置了一个活塞和一个解扣装置的重力取样管。当取样管接近海底时,瞬间解扣,在重锤作用下自由下落插入海底。同时取样管内活塞向上移动使样品进入管内。重力式取样器结构简单,但重量、长度均过重过大,无论是吊放还是回收均相当困难。而电动取样方式通常采用振动活塞取样器。振动活塞取样器是采用托架使取样管垂直于海底,利用电力驱动振动器产生振动效果,来获取样品,振动活塞取样器除取样钢缆外,必须附加托架和一根与振动器连接的供电电缆,其设计复杂,体积大,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海底取样器以及其取样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海底采集沉积物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海底取样器自动上浮,并方便操作。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海底取样器,包括:
收集箱,所述收集箱内固设有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将收集箱分隔成收集腔以及环绕收集腔形成的环形蓄水腔,所述收集腔内呈负压,所述收集腔的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收集口,所述收集口的外侧铰接有第一封板,所述环形蓄水腔上连接有排水管;
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固设在收集箱的上侧面,所述气体发生器内部固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气体发生器分隔成蓄水腔和储药腔,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蓄水腔位于收集腔的上方,并且所述蓄水腔与收集腔之间滑动连接且密封设置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伸至收集腔内,上端伸至蓄水腔内,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下端水平固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导向杆的上端水平固设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能够封堵第二通孔的封堵机构,当第二活动板向上运动时,所述第二活动板能够打开封堵机构,所述储药腔内设置有可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A,所述储药腔与环形蓄水腔之间设置有导气管;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收集箱的下侧面上,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第一封板绕着铰接轴转动以实现封闭或开启收集口。
在上述的一种海底取样器中,所述封堵机构包括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水平插设在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导向杆的一端伸至储药腔内,另外一端伸至蓄水腔内,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储药腔内的端部上固设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导向杆位于蓄水腔内的端部上固设有锲形块,所述锲形块的横截面呈下小上大的梯形,所述第二活动板的横截面呈下大上小的梯形,所述锲形块与第二活动板相对的两个侧面接触,所述第二导向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在隔板上,另外一端抵压在锲形块上,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当第二活动板位于蓄水腔的底部时,所述第二封板靠近隔板的侧面能够与第二通孔的边沿互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7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