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和多组分流体混匀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45704.5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2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彪;邓坤学;袁玉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F13/00;B01F13/10;B01F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流体 微流控 芯片 组分 方法 | ||
1.一种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通道(20),所述第一通道(20)能够供流体通过,所述第一通道(20)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延伸,在所述第一通道(20)中设置有分流柱(25),所述流体经过所述分流柱(25)能够使所述流体分流,所述第一通道(20)设置有出液口(26)和回流口(27),所述出液口(26)位于第一通道(20)的与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垂直的方向(B)上的边缘位置,所述回流口(27)位于与所述出液口(26)隔开的中间位置;
第二通道(30),所述第二通道(30)连接于所述第一通道(20),使所述出液口(26)和所述回流口(27)连通,流经所述第一通道(20)的边缘位置的流体能够经由所述出液口(26)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0),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通道(30)由所述回流口(27)再次导入所述第一通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所述出液口(26)和至少一个所述回流口(27)对应为一组,所述流体经由两个以上所述出液口(26)进入所述第二通道(30)中,并在所述第二通道(30)混合,沿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设置有多组所述出液口(26)和相对应的所述回流口(27),所述回流口(27)位于对应的所述出液口(26)的下游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上,所述第一通道(20)依次分为初始段(S1)、中间段(S2)和末尾段(S3),所述分流柱(25)位于所述中间段(S2),在与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垂直的方向(B)上,所述初始段(S1)的宽度和所述末尾段(S3)的宽度均小于所述中间段(S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段(S1)设置有进入通道(21)和第一混合部(22),所述进入通道(21)能够将流体导入所述第一混合部(22),在所述第一混合部(22)设置有能够被所述流体碰撞的阻挡部(2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挡部(23)在与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垂直的方向(B)上间隔开,多个阻挡部(23)在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上部分地重叠,使得所述第一混合部(22)中流体与挡板垂直碰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上,所述中间段(S2)依次分为分散段(S21)、混匀段(S22)、汇总段(S23),
在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上,所述分散段(S21)的所述分流柱(25)的数量逐渐增多;所述混匀段(S22)的所述分流柱(25)的数量有规律地交替增减变化;所述汇总段(S23)的所述分流柱(25)的数量逐渐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匀段(S22)设置有连接部(28),所述连接部(28)设置于所述出液口(26)的下游侧,所述连接部(28)将出液口(26)旁的分流柱(25)连接到所述第一通道(20)的侧壁部,从而阻断通过所述分流柱(25)分流后流向所述侧壁部的流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柱(25)为棱柱,所述分流柱(25)侧面的一个棱边朝向所述流体通过所述微流控芯片的方向(A)上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流体混匀的微流控芯片包括顶板(1)、中间板(2)和底板(3),所述第一通道(20)由所述顶板(1)和所述中间板(2)包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30)由所述中间板(2)和所述底板(3)包围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57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体的分析和分离
- 下一篇:一种振动管路控制微流控芯片生成微液滴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