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45231.9 | 申请日: | 2019-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平;王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F16J15/16;F16C33/72 |
| 代理公司: | 无锡万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3 | 代理人: | 李翀 |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总成 隔离腔 轴承箱 右轴颈 左轴颈 流体输送器 隔离密封装置 隔离密封 密封组件 密封面 输送腔 压力差 附带 密封 技术方案要点 对称设置 方向泄漏 空间形成 输送腔体 密封座 装置件 对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装置,旨在提供一种隔离密封性能好的粘流体输送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密封总成及设于密封总成一端的轴承箱,轴承箱靠近密封总成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左轴颈与右轴颈,密封总成上对称设置有附带左轴颈密封面的左密封组件与附带右轴颈密封面的右密封组件,左轴颈通过左轴颈密封面,右轴颈通过右轴颈密封面,密封总成与轴承箱安装时形成隔离腔,密封座远离轴承箱的一端为输送腔,输送腔与隔离腔之间形成压力差。本发明在输送腔体及轴承箱之间设置有隔离腔,隔离腔与装置件各空间形成压力差,使各组件中的液体只能单方向泄漏到隔离腔中,增强了隔离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流体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粘流体存在粘性应力,流体由大量分子所组成,粘流体的流动性差,因此无法使用水 泵、液压泵等普通技术对其进行加压输送,尤其是粘流体中含有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时,如含 有果肉的饮料、含有杂物的橱余废物等,如果使用普通技术对粘流体进行运输,一方面会造 成颗料物破损,另一方面会使输送装置堵塞,故经常使用专用于粘流体的输送器对粘流体进 行运输工作。
粘流体输送器依靠机械装置驱动,如果输送器自身密封不良,或是因运转磨损造成密 封性能下降的情况下,极易产生被输送物料受到机械润滑液等的渗透与污染,如输送食用油、 糖浆等情况下,一旦被润滑油等污染,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目前,公开号为CN10891597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粘度流体输送泵,它包括控 制器、动力机构和密封腔体,密封腔体内设置有推动件,推动件的一端伸出于密封腔体外并 与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位于密封腔体内并与内壁密封连接;密封腔体远离动力机构的一端 连接有三通开关阀,三通开关阀的另两个接口分别通过进料管和出料管与进料储槽和出料储 槽相连通;动力机构驱动推动件在密封腔体内且在进料极限位置和出料极限位置之间做直线 往复运动。
这种高粘度流体输送泵虽然能够精确控制高粘度流体的输送量,实现高粘度流体输送 量的可控性,但是:这种粘流体输送泵的密封气使用寿命较短,在出现密封装置性能下降产 生泄漏的情况下,输送泵中输送的粘流体容易受到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 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装置。
技术效果:增强输送器的隔离密封性能,能有效防止输送腔中运输的粘流体外泄,能 有效防止轴承箱内部的润滑油进入输送腔中影响输送的粘流体,对输送器中的密封组件提供 补热或散热功能的同时,能有效防止温度调节液流入输送腔中影响输送的粘流体。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粘流体输送器的隔离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总成 及设于密封总成一端的轴承箱,轴承箱靠近密封总成的一端设有对称的左轴颈与右轴颈,密 封总成上对称设置有附带左轴颈密封面的左密封组件与附带右轴颈密封面的右密封组件,左 轴颈通过左轴颈密封面,右轴颈通过右轴颈密封面,密封总成与轴承箱安装时形成隔离腔, 密封座远离轴承箱的一端为输送腔,输送腔与隔离腔之间形成压力差。
进一步的,密封总成的主体为密封座,密封座表面设有供右密封组件贯通的右密封组 件安装孔及供左密封组件贯通的左密封组件安装孔,密封座的一侧设有温度调节液右入口与 温度调节液右出口,密封座的另一侧设有温度调节液左入口与温度调节液左出口,温度调节 液右入口、温度调节液右出口及右密封组件安装孔互相连通,温度调节液左入口、温度调节 液左出口及左密封组件安装孔互相连通。
进一步的,右密封组件与右密封组件安装孔之间的两端设有右前密封圈与右后密封圈, 左密封组件与左密封组件安装孔之间的两端设有左前密封圈与左后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5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叶片泵
- 下一篇:具有容量调节系统的涡旋压缩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