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电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4908.7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顾生刚;苏深伟;王华君;包卫锋;李继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晶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4/06 | 分类号: | C09J4/06;C09J4/02;C09J11/04;C09J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徐银辉 |
地址: | 201415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粘合剂 固化 光伏组件 耐候性 粘合力 制备 活性稀释剂 质量百分比 组件可靠性 导电填料 分散剂 固化剂 粘合 溶剂 树脂 拉伸 组份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电粘合剂,由以下组份组成:树脂5%~17%、活性稀释剂1.5%~12%、固化剂0.1%~1.5%、导电填料60%~85%、分散剂0.3%~1.5%、助剂0.05%~0.2%、溶剂2%~8%,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的总和为100%。本发明制备的导电粘合剂具有固化温度低,固化速度快,粘合力强,耐候性好的优点,本发明所述的导电粘合剂固化温度为170±30℃,温度窗口宽,固化时间20~60秒之间,最快20秒即可固化,粘合后拉伸强度可以超过2MPa,粘合力强,耐候性可以经历组件可靠性标准IEC61215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电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背景
光伏电池是一种通过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光伏电池是光伏组件/光伏板的组成单元,光伏组件通过光伏电池的串并联增加了实现了相应的电流电压的输出要求。
光伏电池的一般结构如图1所示,当今生产的大部分晶体硅电池的金属化结构都是由主栅线,细栅线两部分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构成,光伏电池通过细栅线收集光生电流,汇集到主栅线,让后通过焊接在主栅线上的焊带引出。传统的光伏电池中,主栅线和细栅线均是有高温浆料制备,焊带通过焊接的方式附着在主栅线之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将主栅线连接起来的手段,那就是通过导电粘合剂的方式。主栅线和焊带的存在,减少了光伏组件的有效受光面积,从而降低了光伏组件的效率。
为了增加传统光伏组件的功率输出,可以将太阳能电池沿着主栅线切割,将切割后的电池长方形条互相搭接,类似于房屋铺瓦一样,称之为叠瓦,电池长条互相搭接的地方背面主栅线朝下,正面主栅线朝上,正背面主栅线重合搭接,主栅线之间通过导电粘合剂粘合在一起,使得正背面主栅线互相导通并且结构强度能够达到所需的要求。通过依次搭接叠片若干片的电池片长条,就能够实现和原电池一样的正方形的电池单元,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搭接多少片电池片可以根据组件的电气输出要求来灵活掌握。
光伏组件在生命周期内需要经受多个循环的温度变化和机械应力的考验,这些考验对于光伏组件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用在光伏组件中的导电粘合剂需要一些特殊的性能。例如粘合剂需要热弹性,玻璃转换点温度要合适,热膨胀系数也需要考虑,如果这些性质不达标,在经过热循环或者机械负载之后,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就要受到影响。另外,成本也是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电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导电粘合剂,由以下组份组成:
树脂5%~17%、活性稀释剂1.5%~12%、固化剂0.1%~1.5%、导电填料60%~85%、分散剂0.3%~1.5%、助剂0.05%~0.2%、溶剂2%~8%,上述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的总和为100%。
进一步地,所述的树脂为丙烯酸树脂、改性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改性丙烯酸树脂是以环氧基团,聚酯基团,聚氨酯基团或者有机硅基团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改性的方式嫁接到丙烯酸树脂中。优选地,所述的树脂为聚酯改性丙烯酸树脂或者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甲基丙烯酸异冰片、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月桂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晶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晶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