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4017.1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0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隋振东;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靓鸿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4 | 分类号: | B23P15/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光 光固化 棱镜 制作 模具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反光膜制作,尤其涉及反光膜的微棱镜的制作模具。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利用原始尺寸为长*宽*厚是A*A*H的原始模具为模板的模具,采用不断电铸复制、拼接的方法,拼缝处用3M9080双面胶固定,再用2条*2mm宽*0.5mm厚不锈钢,通长贴于双面胶处,将小尺寸模具制作成宽幅1300mm的平板模具,再包覆至钢辊,成为圆形钢辊模具。本发明制备的模具品质高,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光膜制作,尤其涉及反光膜的微棱镜的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微棱镜反光膜是一种以立方角锥体为单元结构的逆反射薄膜,具有逆反射系数高、制作工艺简单、粘贴方便等优异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安全领域。微棱镜反光膜起逆反射功能的为立方角锥体,制作工艺有两种:一种为薄膜热熔压制成型工艺,另一种为薄膜涂敷光固化胶成型工艺。薄膜包括PMMA、PC、PVC、PET等。
薄膜热熔压制工艺需要制作直径1000mm高1300mm的环形镍质模具,其制作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大,生产效率低。薄膜热压时,需要在模具上施加很大的压力和很高的温度,压制后再解除压力并冷却。频繁的冷热变化,会造成模具变形,影响模具寿命,压制面积只有2万平方米。光固化成型工艺相对于薄膜热熔压制工艺,无需加压加热,因而提高了生产速度,延长了模具寿命,模具成型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而且由于液体光固化树脂与模具的密和性更好,成型的立方角锥体表面更光洁,逆反射系数也更高。另外模具的更换也更容易。
光固化生产微棱镜反光膜工艺中,成型模具是核心,目前多靠进口,且未见提及其制造工艺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模具品质高,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以长*宽*厚为A*A*H原始模具为模板,电铸、复制出四张长*宽*厚为a*a*h的模具;用剪板机剪切不规则边缘,再经精密磨床磨制成长*宽*厚为(a-5)*(a-5)*h,aA,hH,单位mm;
步骤二,将步骤一制作得到的四张模具平铺于真空吸附平台,非结构面朝上,拼接成长*宽*厚为2(a-5)*2(a-5)*h的模具,接缝处用3M9080双面胶固定,再用2条2(a-5)长*2mm宽*0.5mm厚不锈钢,通长贴于双面胶处,固定接缝;
步骤三,不断重复步骤一到二的电铸复制、拼接的方法,拼缝处用3M9080双面胶固定,再用2条2mm宽*0.5mm厚不锈钢,通长贴于双面胶处,将小尺寸模具制作成宽幅平板模具;
步骤四,取直径差小于10μm的钢辊,钢辊的长度和步骤三得到的平板模具宽幅相等,用3M9080胶带贴附表面,再包覆平板模具,接缝宽度小于0.1mm。
所述的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精密磨床磨制后四边直线精度为5μm以内,表面光洁度为0.4μm以内。
所述的一种反光膜的光固化微棱镜的制作模具的制备方法,所述的步骤四,接缝处用点胶机点入结构胶密封接缝,使粘接牢固。。
由于精密雕刻机雕刻尺寸限制,原始模具尺寸为250mm(长)*250mm(宽)*1mm(厚),而生产所需模具尺寸宽幅为1300mm,因此,需要采用不断电铸复制、拼接的方法,将小尺寸模具制作成宽幅1300mm的平板模具,再包覆至钢辊,成为圆形钢辊模具。
本发明采用真空吸附模具拼接,提高了模具接缝平整性,接缝处高低差小于0.05mm。采用3M9080双面胶和不锈钢片固定接缝,使得接缝在高温高湿的电铸槽中不会脱开。将制作得到的平板模具贴附于钢辊上制作钢辊模具,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采用结构胶密封接头,粘接牢固,延长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靓鸿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靓鸿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4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飞机发动机薄叶片加工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转向器的全自动调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