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构件化开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1457.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3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启亮;邢建春;赵硕;谢立强;王世强;陈文杰;孙晓波;周启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模型 智能建筑 定义程序 构件化开发 模板化 封装 开发 初始化程序 动态链接库 实例化程序 建筑环境 建筑设备 模型分析 内存释放 人员要求 事件驱动 物理特性 需求分析 异步接口 运行特性 构件化 读写 编程 种群 通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模板化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模型分析:根据建筑设备运行特性和建筑环境物理特性,对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进行开发需求分析;(20)模板化编程:根据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通用开发模板,编写仿真模型程序,包括初始化程序、实例化程序、事件驱动定义程序、参数读写定义程序、异步接口定义程序和内存释放程序;(30)构件化封装:基于动态链接库方法,将仿真模型程序进行封装,得到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本发明的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构件化开发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对开发人员要求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建筑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构件化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群智能建筑系统一种新型的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它基于建筑空间分布,将整个建筑及其机电系统看作由建筑空间单元和大型机电设备连接而成的的无中心网络。群智能建筑系统呈网络结构,每个建筑空间单元和机电设备各自对应一个CPN(Computing ProcessNode),其中包含标准信息集,集成和管理建筑空间单元内部和大型机电设备自身的各类信息,可以标准化生产、大量复制拓展;CPN之间依据建筑空间的拓扑关系即插即用地连接组成一个网络,相互连接的CPN之间基于网络通信进行并行计算,整体构成一种无中心的计算平台。群智能建筑系统具有底层信息高效共享、自识别、自组织、自协调、易操作、易改造、易扩展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集中式建筑控制系统面临的困难,满足了现代智能建筑的新需要。
群智能建筑CPN中运行着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以实现对建筑内智能设备的管理和控制,为了使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在开发完成后得到可靠性、稳定性验证,进而更好地改进完善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提供一个仿真平台运行测试群智能建筑应用程序即是一个重要手段。
在仿真过程中,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用于刻画描述建筑内部各类设备和物理环境的运行参数和变化特性,通过仿真平台完整地模拟出应用程序在智能建筑中的真实运行情况。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的开发,需要在深入分析典型建筑物理过程和设备运行机理基础上,基于传递函数数学模型,最终建立建筑空间单元及典型机电设备对象仿真模型。
发明专利申请“基于群智能建筑平台算法验证的中央空调仿真系统及方法”(申请号201811158145.9)公开了一种基于群智能建筑平台算法验证的中央空调仿真系统,其中包括建筑动态仿真模块、空调设备动态仿真模块和管网动态仿真模块,可实现模拟建筑参数、动态仿真空调设备实时工作状态和管网参数。但是群智能建筑控制的复杂算法需要调动建筑内包括空调、暖通、给排水、配电、安防、消防等多个控制子系统,该发明仅仅能够实现群智能建筑空调系统的仿真模拟,并不能完整模拟仿真整个群智能建筑。
在仿真模型开发过程中,建筑工程师对建筑内部设备运行方式十分熟悉,具有深厚的建筑领域知识,但其开发编程能力相对较弱,在开发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时存在领域阻隔,造成模型开发过程的低效率和高成本。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开发效率低、成本高,对开发人员要求高,且缺少一种面向群智能建筑的通用的仿真模型开发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构件化开发方法,效率高、成本低,对开发人员要求低。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模板化开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模型分析:根据建筑设备运行特性和建筑环境物理特性,对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进行开发需求分析;
(20)模板化编程:根据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通用开发模板,编写仿真模型程序,包括初始化程序、实例化程序、事件驱动定义程序、参数读写定义程序、异步接口定义程序和内存释放程序;
(30)构件化封装:基于动态链接库方法,将仿真模型程序进行封装,得到群智能建筑仿真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