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1060.2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云;张研;任志国;陈静超;连碧云;钟安彪;张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李晶尧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网络化 雷达 系统 空间 同步 扫描 方法 | ||
1.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观测坐标系oxyz;
步骤二、在xoy平面内,随机放置1个发射雷达和3个接收雷达;实现发射雷达的发射波束张角与3个接收雷达的接收波束张角在xoy平面有共同的覆盖区域;
步骤三、对共同覆盖区域进行子空间划分;得到所有子空间,对每个子空间进行编号;
步骤四、为每个子空间进行权重分配;子空间权重分配的方法为:
S1:当共同的覆盖区域未出现扫描目标时,按各子空间的面积进行权重分配,面积大的权重大;
S2:当共同的覆盖区域出现扫描目标时,分别计算扫描目标占据的每个子空间的权重wm;m为子空间的序号;
式中,w′m为归一化处理前的各子空间的权重;
w′m=T1·T2·T3·Am
式中,T1为扫描目标类型的威胁程度系数;
T2为扫描目标飞行速度的威胁程度系数;
T3为扫描目标反射波束强度威胁系数;
Am为扫描目标占据的序号为m的子空间在xoy平面内的面积;
当扫描目标类型为弹道导弹时,T1=0.92;当扫描目标类型为大型飞机时,T1=0.85;当扫描目标类型为小型飞机时,T1=0.55;当扫描目标类型为武装直升机时,T1=0.43;当扫描目标类型为诱饵时,T1=0.04;
扫描目标飞行速度的威胁程度系数T2的计算方法为:
设定飞行速度最小阈值为vmin;设定飞行速度最大阈值为vmax;扫描目标飞行速度为v;
当v≤vmin时,T2=0;
当vmin<v<vmax时,
当v≥vmax时,T2=1;
扫描目标反射波束强度威胁系数T3的计算方法为:
T3=λ·k
式中,λ为扫描目标反射波束的强度;
k为等效系数;
步骤五、对扫描目标进行扫描;按权重由大至小的顺序对各子空间依次进行扫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中,观测坐标系oxyz的建立方法为:
设定观测点为坐标原点o;x方向为正东方向;y方向为正北方向;z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发射雷达发射波束的水平张角为90°;每个接收雷达接收波束的水平张角均为8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设定1个发射雷达和3个接收雷达依次相连形成的四边形面积为A;则共同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发射雷达包括45个波位,每个波位的波束沿xoy平面的张角为2°;每个发射波束波位记为fi;i为正整数,且1≤i≤45;每个接收雷达包括22个波位,每个波位的波束沿xoy平面的张角为4°;第一接收雷达的接收波束波位记为j1k;k为正整数,且1≤k≤22;第二接收雷达的接收波束波位记为j2k;k为正整数,且1≤k≤22;第三接收雷达的接收波束波位记为j3k;k为正整数,且1≤k≤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化雷达系统空间同步扫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中,由不同fi、j1k、j2k、j3k所围成的区域为1个子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06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