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线特征描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0616.6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7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付苗苗;张一帆;霍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10/774 | 分类号: | G06V10/774;G06V10/75;G06V10/82;G06N3/04;G06N3/08;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泰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孟德栋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迁移 学习 特征 描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线特征描述方法,包括:采集图像并进行预处理、利用已有技术提取图像中的直线、获取正确匹配直线对、确定直线对应的图像块;构建用于线特征描述的卷积神经网络;利用点特征描述网络的参数初始化线特征描述网络的参数;利用线匹配数据集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利用步骤S4获取的网络参数更新CL2‑Net的参数值;重复参数更新步骤,直到参数更新达到指定的次数;获取输入直线的描述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获得具有较好辨别能力和鲁棒性的描述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特征描述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线特征描述方法。
背景技术
图像特征检测以及匹配一直都是计算机视觉中即重要又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计算机视觉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有很多的应用。尤其是在三维重建、物体识别以及图像分类和检索等很多领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过去的几年中对该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发展,并且已经为宽基线点、线和区域匹配提出了各种方法。大多数此类的方法都是把局部区域描述成一个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描述子并且大多数都是手工设计的描述子,其中最经典和著名的就是shift描述子。所期望的描述子对于匹配块而言不会因为视角、光照、旋转、模糊和噪音等的变化而变化,而同时对于非匹配块而言却要保持不同图像块之间的区分性。
在最近几年中,由于手工设计描述子的蓬勃发展和深度学习在众多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以及文献中提供的大规模的点匹配数据集,因此点匹配中出现了基于学习的点特征描述子,其中有Tian等人提出了基于不带度量学习层的全卷积结构的CNN模型L2-net,L2-net的训练是建立在渐进式抽样策略和由三个误差项组成的损失函数之上,并且他们通过优化批次中描述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训练L2-net;以及Anastasiya Mishchuk等人受到Lowe的SIFT匹配标准的启发提出了将度量学习的损失应用于L2-net架构的一个名为HardNet的紧凑描述子。然而,直线特征也是最重要的图像特征之一,其在很多场合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图像定位和三维重建等。但遗憾的是,与基于学习的点特征描述子相比,文献中还尚未出现基于学习的线特征描述子。原因之一是深度学习依赖于大量的具有标签的训练数据,但是,要构建大规模的高质量的线匹配数据集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文献中还尚未出现基于学习的线特征描述子、深度学习依赖于大量的具有标签的训练数据、以及构建大规模的高质量的线匹配数据集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等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强稳定性的基于学习的直线描述子。为了实现本目的,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线特征描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构造线匹配数据集;
步骤S11:采集图像并进行预处理;
步骤S12:利用已有技术提取图像中的直线;
步骤S13:获取正确匹配直线对;
步骤S14:确定直线对应的图像块;
步骤S2:构建用于线特征描述的卷积神经网络;
步骤S3:利用点特征描述网络的参数初始化线特征描述网络的参数;
步骤S4:利用线匹配数据集对网络参数进行调整;
步骤S5:利用步骤S4获取的网络参数更新CL2-Net的参数值;
步骤S6:重复步骤S4、S5,直到参数更新达到指定的次数;
步骤S7:获取输入直线的描述子。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线特征描述方法,通过首先构建线匹配数据集、然后利用迁移学习,将用大量点匹配数据训练好的具有七层卷积层的全卷积模型参数迁移到线特征描述网络模型中用以初始化线特征描述网络的模型参数,使得在该线匹配数据上获得具有更强辨别能力和鲁棒性的线特征描述子。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克服上述的问题,具有更优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南京人工智能芯片创新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6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深度学习加速的算术单元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可变形卷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