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40425.X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保;张永梦;张玉伟;宋战平;刘新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79;B01D53/62;B01D53/56;B01D53/50;B01D53/46;B01D53/75;B01D47/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利用装置 隧道施工 抽风机 气体收集装置 工作效率高 工业原料 气体回收 隧道环境 反应瓶 可回收 受限 搬运 通风 简易 隧道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在推车上设置有抽风机,抽风机后端设置有若干反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使本装置既能克服隧道环境行动受限的同时,又能够吸收隧道内有害气体,而且还达到了工业原料气体回收利用的目的。本装置具有有毒气体搬运距离短、通风时间短、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装置简易、行动方便、资源可回收利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隧道、矿山巷道爆破开挖时炸药产生的烟尘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是评价其安全等级的重要指 标,炸药爆炸产物主要有CO、NO2、NO、硫化物、粉尘。CO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 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CO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同时CO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工业还原剂,可以回收用于工业冶炼金属和工业燃料使用。
大气中S02浓度在0.5ppm以上对人体已有潜在影响;在1~3ppm时多数人开始感到刺激; 400~500ppm时人会出现溃疡和肺水肿直至窒息死亡。二氧化硫与大气中的烟尘有协同作用。 当大气中S02浓度为0.21ppm,烟尘浓度大于0.3mg/L,可使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慢性病 患者的病情迅速恶化。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眼睛黏膜 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严重会使眼结膜充血,肺部干性罗音。
隧道爆破开挖产生的有毒气体、粉尘,挖掘机与大型运渣车的内燃机排放的有毒气体严重 危害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现有的长大隧道将新鲜空气通过通风管送入掘进工作面,稀释后 的有毒气体通过风机提供的风压将有害气体带出隧道,通风时间过长、效率低。由于长大隧道 通风阻力的增大无法及时排出小于300m短距离和大3000m的长距离隧道有害气体而满足施工 的要求。随着城市交通建设地长足发展,越来越多地长大隧道需要建设,对于施工环境、空气 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的通风方法已不能满足于施工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及使用方法, 以克服现有长大隧道通风效率低、时间长、成本高、资源浪费的缺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 机,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和后端依次设置有若干反应瓶,第一抽风机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第 一防风罩,第二抽风机的进气口上设置有第二防风罩,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的出口气排出 的气体依次通入后方的反应瓶中,末端反应瓶的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气体收集装置,若反应瓶中 为液体,则入气端置于液体内,出气端置于液体外,若反应瓶中为固体,则入气端低于出气端。
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和后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反应瓶、第二反应瓶和第三反应瓶,第一 反应瓶和第二反应瓶间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反应瓶和第三反应瓶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 第一反应瓶中清洗后的气体通入第二反应瓶的液体中,第二反应瓶中清洗后的气体通入第三反 应瓶的粉末中,第三反应瓶的气体出口处设置有气体收集装置。
第一反应瓶和第二反应瓶内均为碱性试剂,第三反应瓶内装有钠粉,第一连接管内装填有 活性炭粉末,第二连接管内装填有碱石灰粉末。
第一防风罩开口斜向上45度设置,第二防风罩开口朝上设置。
气体收集装置采用气囊。
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均置于推车上。
推车采用履带式推车。
一种隧道施工有害气体的回收利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第一抽风机和第二抽风机置于工作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4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天然植物型净味除醛成膜剂
- 下一篇:一种烟气脱硫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