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端口网络的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9952.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2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吴梦非;杨涛;彭琮;赵品富;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思创易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H04W48/16;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张巨箭 |
地址: | 4302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口 网络 数据传输 交互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口网络的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及系统,所述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包括以下内容:主AP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以确定数据传输交互方向;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交互方向对数据经过处理后进行数据传输交互。通过将主AP和各副AP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将各副AP与出口设备隔离,使各副AP上的数据全部集中通过主AP的一个端口发送到出口设备;在出口设备看来与其进行数据交互的内网设备只有主AP一个,只需要与主AP之间进行一次NAT转换即可,从而即减轻了出口设备的NAT转换负担,也能够挂载更多的副AP的WiFi设备二不用担心出口设备的NAT转换负担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网络的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WiFi作为各种无线智能产品的连接桥梁,在如今越来越多智能产品存在的生活中早已离不开WiFi的存在。目前,每一个AP在需要和外网数据交互的时候都需要交换机将其数据转发到出口设备(每一个LAN口就对应一个AP),再由出口设备进行NAT转换,而当内网AP数量过多时,将会导致出口设备的NAT转换能力不足,在面积较大的场合若需要WiFi全覆盖,而目前的出口设备却难以满足需求。
因此如何在出口设备有限的NAT转换能力下挂载足够多的WiFi设备,让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优质的体验,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端口网络的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及系统,解决了现阶段随着WiFi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出口设备的NAT转换能力不足以及影响数据传输交互为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端口网络的数据传输交互方法,所述数据传输交互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主AP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以确定数据传输交互方向;
根据所述数据传输交互方向对数据经过处理后进行数据传输交互。
所述主AP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判断以确定数据传输交互方向包括以下步骤:
主AP判断接收的数据是否带有第二标签;
若有,则接收的数据为副AP数据,数据传输交互方向为从副AP或者终端设备到出口设备的数据传输交互;
若没有,则接收的数据为出口设备数据,数据传输交互方向为出口设备到副AP或者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交互。
所述数据传输交互方法还包括在进行数据传输交互之前对主AP和副AP进行VLAN划分设置;
所述对主AP进行VLAN划分设置包括在主AP上划分一个虚拟端口用于转发接收到的出口设备数据到副AP;
所述对副AP进行VLAN划分设置包括划分一个带第二标签的VLAN ID用于将从副AP中发送出去的数据带上第二标签和只接收带第二标签的数据。
所述副AP将数据发送到所述主AP之前还需要在副AP中进行标签添加步骤,其内容如下:
原始数据通过副AP的软件Br-lan中对应的上连端口进入副AP时在原始数据中加入第一标签;
数据经过副AP驱动时加入第二标签;
数据经过switch时去除第一标签,此时数据只带有第二标签。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传输方向对数据经过处理后进行数据传输包括主AP接收的数据为副AP数据时的数据处理传输步骤和主AP接收的数据为出口设备数据时的数据处理传输步骤。
所述主AP接收的数据为副AP数据时的数据处理传输步骤如下:
副AP将带有第二标签的数据通过主AP的软件Br-lan中对应的上连端口发送到主AP,并添加一个第一标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思创易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思创易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9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