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能量回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9432.8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7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支林;王海涛;石冬;崔弋扬;常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G01R1/3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宽调制放大器 老化模块 功率电源 功率转换电路 能量回收系统 老化过程 依次串接 两级 输入端连接 电源并联 电源噪声 控制电源 能量回收 能量转化 依次连接 测试板 第一级 电源 老化 输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能量回收系统,属于能量回收利用领域,包括功率电源和至少两级老化模块;所述至少两级老化模块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级老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电源;所述老化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电源、测试板和功率转换电路。本发明通过将多个老化模块依次串接,在使用一个功率电源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老化多个脉宽调制放大器,并且功率转换电路将脉宽调制放大器输出的能量转化为下一只脉宽调制放大器的电源,而不采用电源并联的方法回到功率电源,避免了电源噪声的问题,同时由于功率转换电路的结构特点,从而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能量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脉宽调制放大器是电机驱动系统中的核心执行单元,广泛应用于各类航空、航天、兵器、船舶、电子等高价值、高可靠领域。
高可靠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批量试验、筛选、老化环节。脉宽调制放大器电路,具有输出功率大(0.3~10KW)、输出效率较高(96%~98%)等特点。脉宽调制放大器电路输出的能量会几乎全部耗散到负载上,当多只脉宽调制放大器电路(比如每块输出功率1.5KW、100块电路产品)同时老化时,负载上能量耗散大约为150KW。这些能量如果全部变化为热量散发到环境中,必然会造成老化场地温度上升较高,同时形成安全隐患。
专利文献CN201965201U公开了一种能量回馈式脉宽调制放大器模块试验装置,该装置在使用一台外部功率电源和一台电子负载的情况下,只能老化一只脉宽调制放大器,对脉宽调制放大器输出的能量采用“电源并联”的方式进行回收,即脉宽调制放大器输出的能量通过整流滤波,电源变换后与外部功率电源并联。这种方法存在几个问题:
(1)在将能量变换为电源再与外部功率电源并联时,存在电源噪声,如何抑制电压噪声和电流噪声是一个难题;
(2)在使用一台外部功率电源和一台电子负载的情况下只能老化一只脉宽调制放大器,设备利用效率、工作效率低;
(3)这种将脉宽调制放大器输出的能量经过整流滤波和电源变换后,返回到功率电源的方法,由于经过整流滤波和电源变换后的能量不是作为完整的功率电源在使用,因此在将能量变换为电源与功率电源并联时,会损失一部分能量,能量的回收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能量回收系统,以提高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中输出能量的回收利用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脉宽调制放大器老化过程能量回收系统,包括功率电源和至少两级老化模块;所述至少两级老化模块之间依次串接,第一级老化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率电源;
所述老化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电源、测试板和功率转换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V1、V2、V3、V4、V5、V6,电容C1,电感L1;所述二极管V1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V3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4的负极,所述二极管V5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6的负极,所述二极管V1、V3和V5的负极连接后接入所述电感L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V2、V4和V6的正极连接后接入所述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板的输出端与所述功率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之间以三相桥形式或H桥形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能量回收系统还包括能量耗散电路,在使用所述能量耗散电路时,将所述最后一级老化模块中的功率转换电路替换成所述能量耗散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