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9427.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9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1 | 分类号: | A61B1/31;A61B1/04;A61B10/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张义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庭***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探针 结构 腔道 窄小 空间 视频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包括: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和微探针。本发明,能够在结肠镜手术过程中使用微探针从腔道窄小空间取出部分组织,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分析视野内相应组织是否存在病变,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判断出患者的患病情况,降低病变的漏检概率。对于可能患病的组织能够通过结肠镜钳道使用微探针取出做进一步检查分析,对于正常组织则排在肠腔中不做进一步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微探针的病变检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结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很多患者因为腹痛、便血等症状,做肠镜检查,内镜下诊断为结肠息肉。结肠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肿瘤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肠癌发病率在不断增加。电子肠镜是目前结肠息肉最主要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是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主要手段。镜下息肉的数目、直径、生长方式、部位和息肉病理相关,检查时着重观察有利于结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有关息肉、肿瘤等病变的主要病理分析方法是使用手术钳去除后去除肠道然后送活检,进一步分析肿物的病理性质,从而可以判断患者的患病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在检查过程中存在腔道窄小以及难以展开的皱襞等不易于观察的部位,目前的结肠镜检查手术中存在漏诊情况,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正是由于难以针对这些部位观察和取样分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包括:
智能计算机辅助诊断(CAD)系统和微探针,
所述CAD系统使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大量各类病变的图片,通过所述CAD系统能够在进行结肠镜手术过程中完成各类常见病变的辅助诊断;
所述微探针设置在钳道末端,微探针用于从组织中取样;
所述CAD系统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取出部分组织是否有发生病变的可能,当CAD系统判定取出的部分组织为病变组织时,探针收回钳道,从钳道中将病变组织携带出结肠镜管道;当CAD系统判定取出的部分组织为正常肠道组织或者肠道内杂物时,探针将其排出,不进行收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能够在结肠镜手术过程中使用微探针从腔道窄小空间取出部分组织,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分析视野内相应组织是否存在病变,从而更加快捷方便地判断出患者的患病情况,降低病变的漏检概率。对于可能患病的组织能够通过结肠镜钳道使用微探针取出做进一步检查分析,对于正常组织则排在肠腔中不做进一步检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基于微探针结构的腔道窄小空间视频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其中:101表示人体肠道,102表示手术过程中的结肠镜,103表示结肠镜中的钳道,104表示微探针。
图2为本申请系统操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