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及加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38798.3 | 申请日: | 2019-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6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青;蔡桂林;王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迪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慧华 | 
| 地址: | 519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样品 测试 卡加样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及加样方法,加样装置包括真空箱和样品测试卡卡架,真空箱内设有真空室,样品测试卡卡架可自由出入真空室,样品测试卡卡架上设有托瓶架以及若干个可容纳样品测试卡的卡槽,托瓶架上可设置若干个悬液瓶,样品测试卡上可设置细管,细管的自由端伸进悬液瓶但未浸入在悬液中,真空室内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将托瓶架提升使得细管的自由端伸入悬液中。本加样装置和加样方法通过真空箱使得样品测试卡内形成负压,形成负压的过程避免了空气在悬液中产生气泡,将悬液样品加进样品测试卡内的速度快,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及加样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培养、测试及鉴定是将微生物和培养液在悬液瓶内做成悬液,然后在不同的培养设备以及检测设备上分别进行培养以及相应的检测,为方便悬液的培养、转移以及检测,需要将悬液样品加进样品测试卡内,样品测试卡上设有连通的进液口和反应孔,现阶段的加样装置将悬液样品加进样品测试卡时,往往会在悬液内产生气泡,气泡混在悬液内并被加进反应孔内,当人员用显微镜观察悬液时,气泡严重影响人员的观察,从而给微生物的鉴定带来不良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及加样方法,可快速将悬液样品加进样品测试卡内,且可有效避免悬液产生气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包括真空箱和样品测试卡卡架,真空箱内设有真空室,所述真空箱内还设有均与真空室连通的真空泵和进气阀,真空泵给真空室抽真空,进气阀可使得真空室和大气连通,样品测试卡卡架可自由出入真空室,所述样品测试卡卡架包括卡架主体,样品测试卡卡架上设有托瓶架以及若干个可容纳样品测试卡的卡槽,托瓶架通过滑轨和滑块设于卡架主体的一侧,卡槽设于卡架主体上,托瓶架上设有若干个可容纳固定悬液瓶的凹腔,托瓶架上可设置若干个悬液瓶,样品测试卡上可设置细管,细管的自由端伸进悬液瓶但未浸入在悬液中,真空室内设有提升机构,提升机构可将托瓶架提升使得细管的自由端伸入悬液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架主体和托瓶架之间设有复位件,复位件迫使托瓶架处于初始位置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卡槽的深度比样品测试卡的高度小,卡架主体的一侧设有拉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支座,支座上设有光杆以及相连的丝杠和电机,丝杠上设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可在光杆上滑移,丝杠螺母上设有可提升托瓶架的提升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样品测试卡包括测试卡主体和覆盖测试卡主体两侧的覆膜,测试卡主体上设有进液口和若干个反应孔,进液口通过各个分流道和反应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真空室内设有测量真空室压力大小的气压传感器。
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了上述一种微生物样品测试卡加样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待培养或检测的微生物悬液灌进悬液瓶内并将悬液瓶置于托瓶架上;
步骤2:将细管和样品测试卡的进液口连接,将携带着细管的样品测试卡置于卡槽内,并将细管的自由端伸进悬液瓶但并未伸进悬液中;
步骤3:将携带着悬液瓶、细管和样品测试卡的样品测试卡卡架置于真空室内;
步骤4:将真空室抽真空,使得反应孔内的空气排走;
步骤5:通过提升机构将托瓶架提升,使得细管的自由端伸进悬液中;
步骤6:使真空室恢复正常气压,悬液即可被大气挤压加进样品测试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迪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迪尔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7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