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式的尿素泵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8537.1 | 申请日: | 201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4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斯建明;陈旭英;陈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朗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6 | 分类号: | F04D7/06;F04D1/06;F04D29/20;F04D13/06;F04D29/2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尿素 | ||
本发明属于尿素加注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离心式的尿素泵,它包括离心泵体、连接装置等,其中泵壳上设置有进液管与出液管;本发明中的尿素加注泵具有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驱动轴上有两处外螺纹,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是对称分布的,所以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受到的轴向力是相反的,当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在发生窜动时,第一螺母将一起运动,第一螺母将会与驱动轴上的外螺纹形成螺纹传动,使得第一螺母相对第二螺母的安装位置将发生改变,此时的第一叶轮或者第二叶轮进口处的溶液流量将发生变化,使得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受到的轴向力得到改变,使得第一叶轮与第二叶轮受到的轴向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使多余的轴向力抵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尿素加注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离心式的尿素泵。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尿素加注泵的叶轮上要产生始终指向泵的吸入口的轴向作用,从而使得叶轮将沿轴向向吸入口一侧窜动,从而会引起叶轮的震荡和磨损;同时该轴向力的存在也将严重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对离心泵的工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使用一段时间后,因车用尿素溶液有腐蚀性造成轴与轴封间存在渗漏现象,不仅影响了加注机的正常使用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为有效降低汽车尾气给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国家相继颁布实施第四、五阶段车用燃油国家标准,明确要求氮氧化物排放量。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技术成为当前柴油机国Ⅳ标准首选技术,车用尿素溶液是必备的配套产品,加注机随之应运而生。因车用尿素溶液有腐蚀性造成轴与轴封间存在渗漏现象,不仅影响了加注机的正常使用且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所以设计离心式的尿素泵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发明设计离心式的尿素泵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离心式的尿素泵,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尿素加注泵的叶轮上要产生始终指向泵的吸入口的轴向作用,从而使得叶轮将沿轴向向吸入口一侧窜动,从而会引起叶轮的震荡和磨损;同时该轴向力的存在也将严重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的问题;因车用尿素溶液有腐蚀性造成轴与轴封间存在渗漏现象。
(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离心式的尿素泵,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离心式的尿素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离心泵体、连接装置、配电柜、电机装置,其中离心泵体通过连接装置安装在电机装置上;电机装置上设置有配电柜;配电柜与电机装置之间电气连接。
所述离心泵体包括叶轮装置、出液管、进液管、泵壳、驱动轴、隔板,其中泵壳上设置有进液管与出液管;泵壳内设置有将泵壳内空腔分割成进液腔和出液腔的隔板;叶轮装置安装在泵壳内;与电机装置连接的驱动轴插入泵壳内,且驱动轴穿入叶轮装置内带动叶轮装置旋转运动。
所述驱动轴外圆面上设置有两处外螺纹,且此两处外螺纹与叶轮装置上设置的两个对称分布的叶轮中的螺母形成螺纹配合,使得当叶轮装置在受到溶液轴向力作用轴向窜动时,将会拉动叶轮中的螺母相对于驱动轴轴向移动,叶轮中的螺母将会与驱动轴上的外螺纹发生螺纹传动,使得叶轮中的螺母旋转一定角度,叶轮中的螺母将会与紧固叶轮的螺母共同作用改变进入叶轮装置内溶液的流量,达到减弱叶轮装置受到的轴向力的目的;叶轮装置上设置的两个对称分布的叶轮,一侧的叶轮对经过进液管进来的溶液加速,该侧的叶轮加速后的溶液经过管路流入另一侧的叶轮中进行加速后经过出液管流出泵壳;出液管流出的少部分溶液将会经过冷却通道对电机装置处的转子降温,之后经回流通道进入进液管后再次参与增压循环。对于冷却通道的设计采用现有技术即可。
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二固定环、定子绕组、永磁转子、锁紧螺帽、后端盖、机筒,其中定子绕组通过多个第二固定环安装在机筒内;永磁转子嵌套在驱动轴外侧,且永磁转子位于定子绕组内;锁紧螺帽将驱动轴与永磁转子固连在一起;后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机筒端面上;永磁转子与定子绕组和配电柜之间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朗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朗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扩散管紧固密封式散热型油浆泵
- 下一篇:一种化工泵泵内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