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征中Z不透明材料中冲击波速度的测量靶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504.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张琛;段晓溪;章欢;刘浩;杨为明;叶青;孙亮;王哲斌;理玉龙;刘祥明;关赞洋;杨冬;丁永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J11/00 | 分类号: | G01J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621999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样品层 不透明材料 测量靶 实验条件 冲击波 烧蚀 示踪 诊断 并排设置 高压特性 平面样品 实验资源 台阶结构 透明材料 楔形样品 传统的 孔设置 驱动源 黑腔 加工 测量 驱动 节约 保证 | ||
1.一种表征中Z不透明材料中冲击波速度的测量靶,其位于驱动黑腔的诊断孔处,其特征在于,包括:
烧蚀层,其面向诊断孔设置;
位于烧蚀层上方的示踪层,其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示踪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直接生长在烧蚀层表面;
以及位于烧蚀层上方并与示踪层并排设置的样品层,其为中Z不透明材料样品层,所述样品层与烧蚀层通过热复合工艺连接,且样品层为台阶结构,所述样品层包括依次并排设置且厚度依次增加的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和第三样品层,且第一样品层与示踪层相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靶的靶面中心与诊断孔的中心重合,所述样品层面向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孔沿驱动黑腔的腔轴方向的长度为a0,其宽度为b0,且a0>b0,所述烧蚀层的长度为a1,其宽度为b1,则a1=b1=a0+2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层、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第三样品层的长度与烧蚀层的长度相等,且示踪层、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第三样品层的宽度分别为b2、b3、b4、b5,则b2+b3+b4+b5=b1,所述测量靶的宽厚比大于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默认冲击波的最小平整区域宽度为d,则b3=b4=d。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设定制靶公差为Δd,则d+|Δd|+100μm≤b2≤d+2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诊断孔长度a0=700μm,其宽度b0=400μm,则a1=b1=900μm,所述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默认冲击波的最小平整区域宽度d为100~120μm,则100μm≤b3≤120μm,100μm≤b4≤120μm,所述制靶公差Δd为±50μm,则250μm≤b2≤320μm,340μm≤b5≤450μm,所述烧蚀层厚度为30μm,所述示踪层厚度为100μm,所述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和第三样品层的厚度分别为10μm、20μm和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黑腔采用Au制成且呈上下开口的直筒结构,所述驱动黑腔的外围且距离其上下开口100μm处均设置有圆盘形的屏蔽片,所述屏蔽片采用Cu制成,且屏蔽片的表面涂有CH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示踪层为CH示踪层或Z切石英示踪层,所述烧蚀层为Al烧蚀层。
10.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表征中Z不透明材料中冲击波速度的测量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诊断孔的尺寸,设计烧蚀层、示踪层和样品层的宽度及厚度;
S2:利用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获得冲击波在示踪层中的冲击波速度演化Dch(t)、冲击波在样品层的突破时间tzi,所述第一样品层、第二样品层和第三样品层的厚度记为Hzi,则冲击波在样品层的平均速度为其中,i=1、2、3;
S3:相同时间下,冲击波在示踪层的平均速度为获得样品层在对应时间内的冲击波演化历史为其中,i=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50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