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驱动用的逆变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542.0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7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岩上直记;黑柳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5387;H02P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帅;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驱动 逆变器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马达驱动用的逆变器控制装置,其由输入电源电流的高压部和对马达供给驱动电流的功率部构成。该逆变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高压部的壳体正面部的第1输入端子;配置于功率部内的功率模块的第2输入端子;以及配置于功率部的壳体正面部的第1输出端子。将第1输入端子与第2输入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中的第1输入端子侧的汇流条的厚度比第2输入端子侧的汇流条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作为车载用电力转换装置的逆变器控制装置的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近年来的环境对应车辆,开始普及以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在电动汽车等中搭载有逆变器装置(电力转换装置),该逆变器装置(电力转换装置)将来自电池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供给至驱动马达的交流电力,对马达转速、驱动扭矩等进行控制而进行车辆的加减速。
在日本特许6104347号公报中,作为搭载于车辆的电力转换装置,公开了如下的电力转换装置,在外壳内部,在从该外壳的底部朝向上方的开口部突出的凸部的前端面对功率型主电路部、控制电路部、输入滤波器电路部等进行螺钉固定而进行配置、收纳。
在日本特许6104347号公报的电力转换装置中,构成为由金属制的汇流条构成的控制电线、输入电线、输出电线和与外部接口连接的多个连接器一体成型。这些连接器在外壳的侧壁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与控制电路部、输入滤波器电路部、输出滤波器电路部的高度相对应的高度位置。
这样,在日本特许6104347号公报的电力转换装置中,在外壳中,连接器的安装位置被固定,因此无法应对搭载逆变器控制装置的车辆而进行对外部电源的输入端子的位置进行变更等的应对。另外,在日本特许6104347号公报中,未采用使由操作高压电源的电路产生的热散热的策略,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装置的其他部位受到高压部的发热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通有高压大电流的高压部中对电源用端子的配置、用途等进行变更的逆变器控制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一个手段,具有以下的结构。即,本申请例示的第1公开是由输入电源电流的高压部和对马达供给驱动电流的功率部构成的马达驱动用的逆变器控制装置。该逆变器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输入端子,其配置于所述高压部的壳体正面部;第2输入端子,其配置于所述功率部内的功率模块;以及第1输出端子,其配置于所述功率部的壳体正面部。将所述第1输入端子和所述第2输入端子电连接的汇流条中的该第1输入端子侧的汇流条的厚度比该第2输入端子侧的汇流条厚。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附加端子,能够在逆变器控制装置的高压部内选择性地改变从外部电源输入的高压电流的路径。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逆变器控制装置的车辆的概略结构。
图2是将驱动马达和齿轮组合而一体化的逆变器控制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示出逆变器控制装置中的电连接部(连接器端子)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示出与图3相对应的各连接器端子与电源供给路的图。
图5a是示出将高压部的附加端子用作电源输出端子的例子的图。
图5b是示出将附加端子用作外部电源的输入端子的例子的图。
图6是示出设置于逆变器控制装置的高压部内的汇流条的结构的图。
图7是示出来自逆变器控制装置中的电容器的电荷释放结构的图。
图8是示出设置于壳体的外部底面部的规定位置的多个凹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