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541.6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5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苏东;郑颢;刘彦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黄章辉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车门 结构 | ||
本发明适用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及车辆。车辆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框架、门锁加强板和车门防撞梁,门锁加强板靠近车门框架的门锁安装侧;车门防撞梁的一端具有防撞梁第一连接部,车门防撞梁的另一端具有防撞梁第二连接部,防撞梁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车门框架,且防撞梁第一连接部靠近于车门铰接侧的底部,防撞梁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门锁加强板。车辆具有上述的一种车辆车门结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及车辆,防止车门在意外的情况下开启危及乘客安全,安全可靠性高,且不增加成本和技术难度,应用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防止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后门开启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1、采用防挤压式高级门锁模块结构和通过在锁舌处增加固定结构,由于结构复杂,要求控制精度高,而没有被普及使用。
2、通过在门把手附近增加加强件来改变侧碰时产生的变形,减小车门外把手与锁体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抑制车门开启,但由于2018版C-NCAP管理规则中侧碰壁障重量增加450Kg、壁障中心线变为R点靠后250mm、 Z向高度提高100mm使得侧碰冲击能量大大增加时,把手开启惯性也大大增加且后门处把手的变形也更加严重,想通过增加把手处加强件来抑制车门的开启动作已变得越发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及车辆,其可以提高安全可靠性,且应用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车门结构,包括车门框架、门锁加强板和车门防撞梁,所述车门框架的一侧为车门铰接侧,所述车门框架的另一侧为门锁安装侧,所述门锁加强板靠近所述车门框架的门锁安装侧;所述车门防撞梁的一端具有防撞梁第一连接部,所述车门防撞梁的另一端具有防撞梁第二连接部,所述防撞梁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框架,且所述防撞梁第一连接部靠近于所述车门铰接侧的底部,所述防撞梁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门锁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车辆车门结构还包括诱导件和上框加强横梁,所述上框加强横梁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车门框架的车门铰接侧和门锁安装侧;所述诱导件的一端具有诱导件第一连接部,所述诱导件的另一端具有诱导件第二连接部,所述诱导件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车门铰接侧的中部,所述诱导件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上框加强横梁。
可选地,所述车门框架包括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所述防撞梁第一连接部、所述门锁加强板、所述诱导件第一连接部、所述上框加强横梁均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
可选地,所述车门防撞梁、诱导件和上框加强横梁通过胶粘剂连接于所述车门外板。
可选地,所述诱导件第一连接部及车门内板之间还设有车门下铰链加强板,所述诱导件第一连接部、车门内板及车门下铰链加强板三者共同固定在一起。
可选地,所述上框加强横梁上设置有弱化结构,且所述弱化结构位于所述诱导件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车门铰接侧之间。
可选地,所述弱化结构靠近于所述诱导件第二连接部与所述上框加强横梁的连接位。
可选地,所述弱化结构为弱化槽。
可选地,所述防撞梁第一连接部通过焊接或/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车门内板,所述防撞梁第二连接部搭接于所述门锁加强板且通过焊接或/和紧固件固定于所述门锁加强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 所述车辆具有上述的一种车辆车门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覆铜层压板和印制电路板
- 下一篇: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