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017.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5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兴;杨建红;彭伟平;周志坚;王绍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00 | 分类号: | B22F1/00;B22F9/08;C22C33/02;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8;C22C38/30;C22C38/50;C22C38/5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廖娜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纯 铝合金 粉末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比向坩埚内依次装入小块纯铁、铬铁、钴、镍和纯铁棒料;
S2:将真空炉抽真空至<50pa后,送电加热熔化原材料;
S3:熔清:原材料全部熔化后,在保持钢液沸腾的前提下,逐步视钢液情况调整真空度和温度至表面无气泡逸出,升温到1650~1680℃,真空度达到6~10Pa,200kw保持8min,冶炼转入精炼期;
S4:精炼:降低真空度至1Pa以下,钢液温度保持在1650~1680℃,200kw精炼至钢液表面无氧化膜出现为止;
S5:停电15min进行降温,按比例向坩埚中依次加入铝、钛、锆和钇,调整钢水温度在1670~1690℃,400kw保持10min;
S6:降低功率至200kw,调整温度至1676℃,保持10min后带电浇注;
S7:浇注完毕后炉室内缓慢冷却后脱模得铁铬铝母合金;
S8:将所述铁铬铝母合金置于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设备中,在温度为1600℃~1680℃条件下进行真空感应熔炼;
S9:待所述铁铬铝母合金完全熔化后,向熔炼室内充入Ar气,然后将完全熔化后的熔融液自由下落至雾化室,雾化介质通过紧耦合喷嘴对熔融液进行冲击破碎,气雾化处理后冷却在收集罐中得到粒径细化的铁铬铝合金球形粉末;
S10:将所述铁铬铝合金球形粉末使用旋振筛进行筛分,获得50目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加热熔化原材料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2-1:保持真空度为小于10pa,加热功率从80kw逐步升高到350kw,加热2h;
S2-2:当炉料开始熔化时立刻降低加热功率至200kw,减慢熔化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1中,通过以下步骤将加热功率从80kw逐步升高到350kw:
先在80kw加热10min,然后加热功率升高到150kw加热20min,接着加热功率升高到250kw加热20min,最后加热功率升高到350kw加热7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5中,按比例向坩埚中依次加入铝、钛、锆和钇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5-1:加铝:加铝前停电15min进行降温,随后加铝,待铝熔化后用工频搅拌钢水使铝分布均匀,照此办法分批加入全部铝;
S5-2:加钛和锆:保温功率下加入海绵钛和海绵锆,熔化后工频搅拌钢水使钛和锆分布均匀;
S5-3:加钇:调整钢水温度在1670~1690℃,工频搅拌钢水使钇分布均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9中,所述Ar气的纯度大于99.995%,雾化压力为3.0~3.5 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9中,所述紧耦合喷嘴与所述熔融液下落路线之间的夹角为30°~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0中,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氧含量为0.0144%,平均粒径为1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铬铝母合金中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C:≤0.03%,Si :≤0.40%,Mn:≤0.25%,S:≤0.020%,P:≤0.025%,Ni:0.10%~0.15%,Ti:0.10%,Al:5.7%,Cr:22%,Co:0.03%,Zr:0.17%,Y:0.2%,Fe为余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纯铁铬铝合金粉末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C:≤0.04%,Si:≤0.40%,Mn:≤0.50%,S:≤0.020%,P:≤0.025%,Ni:≤0.30%,Ti:0.05~0.15%,Al:5.3~5.5%,Cr:21.0~23.0%,Co:0.015~0.020%,Zr:0.11~0.17%,Y:0.02~0.04%,Fe为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大学;江苏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01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