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田罐底油泥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6824.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高迎新;陈东;杨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7;C02F11/06;C02F11/121;C10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油泥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田罐底油泥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对罐底油泥依次进行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处理、沉降处理、清洗处理和离心处理,首先将油田罐底油泥的氧化还原电位由低还原态调整至氧化态或中性,罐底油泥的氧化还原电位提高,降低油泥中的泥土对原油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提高罐底油泥中的原油与砂粒分离效率,通过改变油与土壤颗粒的吸附力,实现油田罐底油泥中原油的回收和土壤的达标处理,罐底油泥中原油的回收率达到80%以上,甚至达到98%。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主要针对油田罐底油泥的达标处理(处理后,土壤中原油含量2%)。
背景技术
罐底油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废弃物,主要由水、原油、泥沙等组成,因其存在巨大的环境污染风险,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目前处理罐底油泥的主要技术有:1)高温热解,在500~1000℃的惰性环境条件下,将油泥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凝结物和非凝结态的气体,热解固体残渣焦炭等物质;2)焚烧,在焚烧炉(回转炉:980-1200℃,流化床:730-760℃)中通入过量空气和辅助燃料,将油泥中的有机物完全燃烧而除去;3)表面活性剂清洗,用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将油泥中的油乳化到清洗液中;4)萃取法,按体积比向油泥中加入有机溶剂将原油从土壤中转移到溶剂中,然后将溶剂与土壤分离;但是以上方法均有不足之处,高温热解和焚烧的能耗高、处理成本高,且无法回收有价值的原油,特别是含水量高的罐底油泥不适合用此方法;表面活性剂清洗技术,需要添加大量的表面活性剂,通常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可降解性弱,带来大量的含油污水的处理等难题;萃取法需要添加大量的有机溶剂,成本高、溶剂的回收率底,也会带来作业区域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开发处理成本低、效果好、可资源化回收原油的处理技术一直是油田生产中密切关注的焦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油田罐底油泥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油田罐底油泥处理方法,本发明方法对罐底油泥进行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使得油泥从还原态转变成氧化状态或者中性,提高油泥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油泥中的泥土对原油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提高罐底油泥中的原油与砂粒分离效率,对罐底油泥废弃物中的原油的回收效率高,原油回收彻底,降低了废弃物罐底油泥的处理成本,降低了从废弃物中回收原油的成本。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油田罐底油泥的处理方法,包括对罐底油泥依次进行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处理、沉降处理、清洗处理和离心处理。
其中,所述处理方法是利用罐底油泥处理设备对油田罐底油泥依次进行所述的氧化还原电位的调节处理、沉降处理、清洗处理和离心处理,其中,所述处理设备包括通过管道顺序连接的电位调节装置、沉降罐、清洗装置和离心机,电位调节装置调节并提高引入电位调节装置内的罐底油泥的氧化还原电位,得到电位调整油泥浆;沉降罐对电位调节油泥浆进行沉降处理,固液分离,得到漂浮在上部的原油和沉积在下部的沉降泥浆;清洗装置对沉降泥浆进行清洗处理,得到漂浮在上部的原油和沉降在下部的泥水混合物;泥水混合物进入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
特别是,所述电位调节装置包括电位调节池、第一机械搅拌器、隔板、ORP监测仪(即氧化还原电位监测仪)和第一固定横梁,其中:所述隔板和ORP监测仪设置在电位调节池内;所述第一固定横梁设置在电位调节池的顶部;所述第一机械搅拌器与第一固定横梁固定连接,对引入电位调节池内的罐底油泥、电位调节氧化剂和水进行搅拌处理。
第一搅拌器搅拌混匀油泥、水及氧化剂,使得氧化剂与油泥反应充分;隔板用于确保和避免进入调节池内的氧化剂和罐底油泥对ORP监测仪的扰动;ORP监测仪用于监测油泥与氧化剂充分反应后的氧化还原电位。
其中,所述长方体形调节池的深度不低于1.5米,长度与宽度之比为1.5-2:1,优选为1.5:1。
特别是,所述隔板与调节池的宽度方向的侧壁相平行,且隔板的两侧分别与调节池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壁固定在一起,隔板的高度小于调节池的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68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强型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糖苷类衍生物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