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5842.5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27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廖思雄;张世浪;温国标;尹希;李新凯;朱真勇;张礼杰;刘星明;黎津;陈胤;惠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煤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该输煤系统通过采用隐藏于地面下的输送线和垂直于水平面的输送线,不仅减少了对地面空间的占用,同时还缩短了整体的长度,从而能够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隐藏于地面下的输送线不会发生落煤和飘煤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对电厂环境的污染,提升其景观、清洁、环保形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
背景技术
输煤系统是燃煤电厂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配套系统之一,为了保证和稳定电厂用煤的需求,电厂内部会设置够电厂使用一定天数储煤量的煤场,以避免电厂在运行期间受煤源供应问题而导致频繁停机的情况发生。
现有的输煤系统一般由输煤线、转运站、煤场以及主厂房煤仓间等设施构成,燃煤以码头或汽车卸煤的方式达到电厂后,先是通过输煤线和转运站进入煤场储存,然后再从煤场通过输煤线和转运站落入主厂房煤仓间顶部的煤斗内,最后通过煤斗进入锅炉燃烧,锅炉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水变成蒸汽后即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虽然上述输煤系统实现了燃煤输送的自动化,提高了燃煤的输送效率,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主厂房煤仓间的高度与汽轮机组的容量相关,通常在20m至40m之间,而码头(码头卸煤)和卸煤沟(汽车卸煤)的地势又较低,因此,输煤线需要爬升至几十米的高度才能从码头(码头卸煤)或卸煤沟(汽车卸煤)达到煤仓间的顶部,并且,输煤线的爬升角度又不能太大,从而导致输煤线的跨度较大,需要占用大量的地面空间;
2、虽然输煤线上设有封闭钢板,以解决落煤和飘煤的问题,但是由于输煤线的长度过长,因此依然不能完全地避免局部的煤散落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该输煤系统占用的地面空间小,能够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彻底的解决了落煤和飘煤的问题,有效地减少了对电厂环境的污染。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煤电厂的输煤系统,包括上游输送线、进煤场输送线、封闭煤场、出煤场输送线、下游输送线以及主厂房煤仓间,所述封闭煤场和所述主厂房煤仓间设于地面上,所述上游输送线和所述出煤场输送线设于地面下,所述进煤场输送线和所述下游输送线自地面下爬升至地面上,且所述下游输送线的爬升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上游输送线的上游端设有上游转运站,所述上游输送线的下游端通过中间转运站与所述进煤场输送线的上游端相接,所述进煤场输送线的下游端通过煤场前转运站与所述封闭煤场相接,所述封闭煤场通过煤场后转运站与所述出煤场输送线的上游端相接,所述出煤场输送线的下游端直接与所述下游输送线的上游端相接,所述主厂房煤仓间的顶部设有煤斗,所述煤斗的上方设有进仓输送线,所述下游输送线的下游端直接与所述进仓输送线的上游端相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下游输送线包括立式机架以及设于所述立式机架上的第一给煤机、垂直提升输送机和第一皮带式输送机,所述立式机架垂直于地面,且所述立式机架的底端埋于地面下,顶端高于所述进仓输送线,所述第一给煤机设于所述立式机架的底部,所述垂直提升输送机沿着所述立式机架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给煤机的出口与所述垂直提升输送机的进口相接,所述第一皮带式输送机靠近所述立式机架的顶部设置且高于所述进仓输送线,所述垂直提升输送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皮带式输送机的进口相接,所述第一皮带式输送机的出口与所述进仓输送线的上游端相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煤场输送线包括第一栈桥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栈桥内的第二皮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栈桥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煤场后转运站的外墙和所述立式机架相接,第二皮带式输送机的下游端与所述第一给煤机的进口相接,所述煤场后转运站内设有第二给煤机和碎煤机,所述第二给煤机的出口与所述碎煤机的进口相接,第二皮带式输送机的上游端与所述碎煤机的出口相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栈桥与水平面呈12°至18°的夹角,且所述第一栈桥与所述煤场后转运站的外墙相接的一端低于所述第一栈桥与所述立式机架相接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8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启动感应翻卸料装置
- 下一篇:氦检油箱流转方法及油箱氦检自动化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