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5359.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3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禾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1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程嘉炜 |
地址: | 225311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露 及时 补救 稀土 萃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其结构包括防护盖、添料管、防泄装置、引导管、酸溶罐、罐盖、支脚、排液管,本发明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在使用酸溶的过程中,盐酸产生的酸雾向上上飘动,从防泄装置内进入引导管,最后从引导管排入除酸装置内进行处理,同时酸雾也会不断的腐蚀管体内壁,从而酸雾便会从管体的内的气道内蔓延进制气室的内部,腐蚀掉柠檬酸带的包装盒,使柠檬酸流出与小苏打接触,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进入导气道内,积蓄了一定压力便会推动触发杆,气体吹响吹哨,同时也使电磁铁断电,让隔离板挡住酸溶罐的酸雾出口,在此期间便可对引导管进行更换,避免的酸雾大量的泄露,保护周围的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属于稀土萃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稀土是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稀土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改善钢的加工性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广泛使用于军事、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等领域,同时稀土的加工也格式各样,根据稀土特性分别使用湿浸法和火炼法,其中湿浸法,又分有酸湿浸和碱湿浸,现有传统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硅铍钇矿和氟碳铈矿湿浸的法制备流程中,采用酸来溶解稀土中的其他物质,浸出更为纯净的稀土氯化物溶液,除去杂质后,再进行浓缩结晶得到稀土氯化物,该操作流程中所采用的高浓度的盐酸,极易产生酸雾,在湿浸的过程中,需要将酸雾另外导入除酸设备中,但酸雾的腐蚀性极强,极易腐蚀引导的管道,导致酸雾泄露,影响周围的工作环境,一旦不慎接触到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以解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酸雾泄露及时补救的稀土萃取设备,其结构包括防护盖、添料管、防泄装置、引导管、酸溶罐、罐盖、支脚、排液管。
所述防护盖的底面与添料管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防泄装置的底面与罐盖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引导管的首端嵌入安装于防泄装置的内部,所述酸溶罐的上表面与罐盖的底面相贴合,所述支脚的上表面垂直焊接于酸溶罐的底面,所述排液管的末端与酸溶罐的底端相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防泄装置设有装置外壳、连接管道、吹哨、回弹器、隔离板、电磁铁、常闭开关、蓄电池、触发杆、导气道,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的内部与隔离板铰链连接,所述吹哨的底端嵌入安装于导气道的内部,所述回弹器嵌入安装于连接管道的内部,所述电磁铁的侧面与连接管道相贴合,所述电磁铁与常闭开关电连接,所述常闭开关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触发杆上端嵌入安装于导气道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引导管设有管体、制气室、柠檬酸带、挡板、小苏打,所述管体的上表面与制气室的底面相焊接,所述柠檬酸带位于小苏打的正上方,所述挡板与制气室的内部铰链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回弹器设有回弹器主体、推钮、卡球、回弹座、弹簧,所述推钮安装于回弹器主体右端,所述回弹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卡球,所述弹簧套于回弹座的表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回弹座设有缓冲头、主杆、卡槽、限位杆,所述缓冲头的底面与主杆的上表面相连接,所述主杆侧面两端均设有卡槽,所述限位杆的上端嵌入安装于主杆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管道与引导管贴合处设有防止泄圈,且连接管道的直径要小于引导管的直径,且底端对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板安装于制气室的气道壁上,且挡板的左端设有与内部空间导通的气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管体管壁内设有气道空间,且与制气室导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杆的底面固定安装于回弹器主体内,且位于气道之中,且与主杆之间的连接有一定的空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禾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州禾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