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线自动分离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4814.1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8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鹏煜威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23/00 | 分类号: | B21F23/00;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钟火军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线 推杆 滑轨 转动轴 接料机构 储料架 转动环 自动分离装置 驱动机构 出料口 支撑板 夹槽 夹取 边缘对接 滑动空间 重力作用 转动连接 转动设置 自动分离 夹取槽 驱动 成捆 转动 传送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线自动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储料架,倾斜的铁线滑轨,铁线推杆,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间的第一转动轴,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铁线滑轨底部的接料机构;铁线滑轨的顶部与储料架的边缘对接,底部对接有接料机构,铁线滑轨与铁线推杆之间形成铁线滑动空间,铁线推杆顶部与储料架的边缘之间形成出料口;铁线推杆的底部设有夹槽,第一转动轴与铁线推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夹槽内设有转动环,转动环设有夹取铁线的夹取槽;铁线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移动至铁线滑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动轴旋转使得转动环夹取铁线滑轨底部的铁线并将该铁线传送至接料机构。它的优点是能够自动分离成捆的铁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线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线自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铁线一般是一捆一捆的,在焊接成铁网之前需要一根根的分离出来,现有的分离方法是通过人工来分离,这种方法效率低,排列不整齐,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铁线自动分离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铁线自动分离装置,用于分离铁线,包括两平行的支撑板,倾斜设置且用于存储铁线的储料架,用于调节支撑板角度的角度调节气缸,倾斜设置的铁线滑轨,与铁线滑轨平行设置且位于铁线滑轨正上方的铁线推杆,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间且靠近支撑板底部的第一转动轴,驱动第一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铁线滑轨底部的接料机构;储料架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板铰接,铁线滑轨的顶部与储料架的边缘对接,底部对接有接料机构,铁线滑轨与铁线推杆之间形成铁线滑动空间,铁线推杆顶部与储料架的边缘之间形成出料口;铁线推杆的底部设有夹槽,第一转动轴穿过夹槽且与铁线推杆的底部转动连接,夹槽内设有转动环,转动环设有夹取铁线的夹取槽,转动环与第一转动轴固定连接;铁线在重力作用下,从出料口移动至铁线滑轨的顶部并沿着铁线滑轨滑动至铁线滑轨的底部,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动轴旋转使得转动环夹取铁线滑轨底部的铁线并将该铁线传送至接料机构。
一种优选方案是铁线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推杆气缸,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第二转动轴,设置在铁线推杆的顶部且与铁线推杆滑动连接的滑块,以及传动块,第二转动轴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且靠近支撑板的顶部,第二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第三齿轮,齿条与推杆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传动块的顶部与第二转动轴固定连接,底部通过设有的球形接头与滑块球形连接,推杆气缸通过第三齿轮、齿条带动第二转动轴旋转,第二转动轴通过传动块驱动滑块沿铁线推杆倾斜方向移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接料机构包括与铁线滑轨的底部对接的对接块,第三转动轴,第一档料块和档料杆,对接块的底部设有支撑铁线的弧形面,第一档料块和对接块的顶部分别与第三转动轴固定连接,第一档料块的底部设有第一V形槽,第一V形槽内设有吸引铁线的磁性件,档料杆的顶部与铁线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档料杆的底部位于弧形面和第一V形槽的正上方,且档料杆的底部与弧形面、第一V形槽之间形成铁线阻挡空间。
一种优选方案是接料机构还包括第二档料块,第二档料块的底部设有第二V形槽,第二V形槽设有开口槽,档料杆的底部延伸至开口槽内。
一种优选方案是铁线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铁线下料机构,铁线下料机构包括下料片,下料片与第一档料块平行设置,下料片的底部设有倾斜向下的斜面,当铁线滑动至铁线阻挡空间内时,铁线的两端分别与下料片的斜面接触,第三转动轴转动时,铁线支撑在下料片的斜面并沿着下料片的斜面下滑。
一种优选方案是铁线自动分离装置还包括上压块,下压块和凸轮机构,上压块的两端分别与两支撑板固定连接,下压块支撑在铁线滑轨的下表面,凸轮机构设置在下压块的下表面且用于调节下压块的倾斜度。
一种优选方案是凸轮机构包括第四转动轴,凸轮和转动轮;第四转动轴转动设置在两支撑板之间,凸轮与第四转动轴固定连接,转动轮固定在下压块的底部,凸轮和转动轮相互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鹏煜威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鹏煜威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4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