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白多肽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4004.6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3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宋香凝;赵潮洋;回毅;孙丽;刘亚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健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8/64 | 分类号: | A61K8/64;A61Q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组合物 美白 制备 化妆品领域 质量百分比 淡化色斑 谷胱甘肽 酪氨酸酶 有效抑制 黑色素 酰三肽 肤质 肌肽 九肽 增白 棕榈 肤色 皮肤 试验 | ||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白多肽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该多肽组合物包含以下按质量百分比的组分:谷胱甘肽0.1%‑0.5%、棕榈酰三肽‑5 1%‑5%、九肽‑1 0.1%‑0.5%、肌肽0.05%‑0.2%。经试验证明,本发明美白多肽组合物能够有效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达到提亮肤色,淡化色斑,改善皮肤暗黄,增白肤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白多肽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美白多肽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大众追求高颜值的爱美之心愈来愈凸显,一白遮百丑更是深入人心,美白祛斑成为了热门选择,美白化妆品种类也随之不断增多,目前市面上有膏霜、乳液、凝胶、面膜等美白产品。
目前,影响肤色的原因主要有阳光照射,内分泌紊乱,外伤后色素沉着,睡眠问题,肌肤水润度不足,不良化妆品的使用,废角质太多等因素。这些原因常会引起黑色素过度生成、角质氧化、机体代谢糖化作用变慢,从而导致色素沉淀,皮肤失去光泽最终影响肤色。
其中,黑色素对皮肤颜色影响最大。黑色素的形成过程如下:当肌肤受到外界刺激或是紫外线照射时,位于基底层细胞内的α-促黑激素(α-MSH)便会与黑色素细胞上的接受器结合,直接刺激黑色素细胞,活化酪氨酸,开始分泌黑色素。自由基作为人体垃圾,是人体内重要的内毒素之一。众多医学研究及临床试验证明:自由基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破坏蛋白质,会使酪氨酸酶的活性增强,产生黑色素;破坏碳水化合物,会使透明质酸降解,肌肤变得暗沉;破坏脂肪,会使脂质过氧化,呈现出局部色素性改变;破坏细胞膜,干扰细胞的新陈代谢,细胞沉淀形成色斑。
除了年龄、紫外线会引起黑色素增加外,过多的糖也是导致黑色素分泌增加不可忽视的原因。25岁以上人体机制代谢“糖化”作用逐渐变慢,令黑色素的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肌肤透光度变差。所谓糖化,就是皮肤中的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最终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能够和身体的组织细胞相组合并破坏它们,它会导致皮肤衰老、松弛、色素沉积,让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许多。在黑色素的生成过程中,糖会使酪氨酸酶变得更活跃,进而增加黑色素的生成,肌肤就会逐渐变得暗黄、粗糙。
截止目前,美白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避免紫外线到达皮肤内部的防晒法;一种是避免黑色细胞分泌黑色素。传统用于美白中的氧化剂(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和含汞物质虽效果显著,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所以逐渐被市场淘汰。现广泛使用的是氢醌、熊果苷、曲酸以及一些植物提取物等。其中,氢醌有细胞毒性,容易导致永久白斑;熊果苷有光敏性,不适合白天使用;曲酸由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的发酵液中提炼而得,易氧化且刺激性较大;植物提取物由于其成分和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有一定安全隐患。多肽作为新型美白原料通过抗氧化剂去除作用于黑色素细胞中的活性氧(ROS),抑制因紫外线引起的角质细胞释放出的黑色素细胞活化因子的作用,可以减少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加快表皮角化细胞内黑色素的破坏或还原。
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与机体物质具有同源性,没有毒性或诱变性;且分子量小,易于透皮吸收;其生化生理机制明确;在配方中稳定性好,对配方的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是目前公认比较安全的美容护肤原料。
谷胱甘肽可以介入到黑色素的代谢过程中,有效减少紫外线对黑色素细胞的刺激,阻止黑色素在体内形成,进而从根本上抑制或减少黑色素,防止黑色素沉淀,它可以和酪氨酸酶里的铜离子结合,使酪氨酸酶失活,缺少酶酪氨酸无法形成黑色素,抑制斑点和雀斑,从而确保达到美白的效果。
棕榈酰三肽-5是一种合成的信号肽。它能够模拟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序列,引起序列KRFK绑定到不活跃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导致活性TGF-β的释放。TGF-β会使黑色素细胞中PAX3表达降低,MITF(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也随之下调,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并下调其表达,进而减少黑色素的生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健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健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40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