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振硬盘盒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33510.3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07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宾;陈洋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B33/04 | 分类号: | G11B33/04;G11B33/08;G11B33/1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陈佳丽 |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盘盒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隔振硬盘盒,包括:框架和位于框架内的隔振支架,所述隔振支架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硬盘托架底部的与水平面有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α的钢丝隔振器。本发明隔振硬盘盒采用底部倾斜式钢丝隔振器布局设计,结合独立的缓冲部件进行硬盘保护,采用转接印制板部件实现电源和数据信号连接,具备电源和数据状态显示指示灯,能够显示硬盘电源和数据状态,设计两种安装接口,能够兼容面板安装和平面安装两种安装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硬盘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振硬盘盒。
背景技术
数据存储系统中,会用到大容量机械硬盘来存储数据,为了维护方便,一般的硬盘会安装在硬盘盒中使用。机械硬盘对振动非常敏感,超规格的振动会使硬盘寿命大幅降低,甚至损坏硬盘,因此在有振动的环境中(车载、轨道交通、舰船等环境)使用机械硬盘时,需要在硬盘盒上增加隔振系统来减少振动对硬盘的影响。
现有隔振硬盘盒方案主要由硬盘托架、钢丝隔振器、框架以及硬盘转接线组成。硬盘固定在中间的硬盘托架上,托架两侧通过钢丝隔振器与框架相连,框架水平固定在设备上,硬盘数据通过转接线传递到外部。当遇到振动时,硬盘托架发生上下振动,此时隔振器会产生与振动方向相反的切向力,降低硬盘的振动,从而保护硬盘。
但这种隔振硬盘的钢丝隔振器安装在硬盘托架两侧,隔振器受到切向力作用,隔振效果没有隔振器垂直受力(拉力或压力)效果好,隔振效率低。当隔振器失效时,硬盘托架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低于初始位置无法恢复,当托架位置过低时,就会直接干涉框架底部。如果框架底部没有限位,那么硬盘托架就会超出外框架边界,与其他设备干涉。
此外,现有隔振硬盘盒大都只有隔振功能,无法显示硬盘工作状态。现有隔振硬盘盒大多安装接口方式唯一,不能适应多种安装场景需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隔振硬盘盒,该硬盘盒采用底部或顶部倾斜式钢丝隔振器布局设计,结合独立的缓冲部件进行硬盘保护,采用转接印制板部件实现电源和数据信号连接,具备电源和数据状态显示指示灯,能够显示硬盘电源和数据状态,设计两种安装接口,能够兼容面板安装和平面安装两种安装场景。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隔振硬盘盒,包括:框架3和位于框架3内的隔振支架4,所述隔振支架4底部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或悬挂硬盘托架5的与水平面有大于0度小于90度的夹角α的钢丝隔振器6。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隔振支架4后部面板内侧设有与固定在硬盘托架5底部面板上的第一转接印制板13-1通过满足振动位移长度的线缆或印制刚柔板连接的第二转接印制板13-2。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硬盘托架5前后面板上设有若干能够全部或部分覆盖面板顶面和外侧面的缓冲部件7。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硬盘托架5前后面板上设有用来固定硬盘的硬盘安装孔,底部面板上设有能够起到临时支撑作用的凸起5-2。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隔振支架4后部面板外侧设有连接有具有抗振性能的连接器的外接电源接口11和数据接口12以及用于显示硬盘的供电状态和数据传输状态的电源指示灯8和数据传输指示灯9。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框架3外侧设有用于安装水平安装架1的横向安装接口和用于安装面板安装支架2的纵向安装接口。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隔振支架4和硬盘托架5与钢丝隔振器6连接的部位均与水平面有α夹角。
前述的隔振硬盘盒,其中所述的钢丝隔振器对称分布在硬盘托架底部两侧,使得隔振支架4底板两侧高于中部,所述框架3底部中部开设有供隔振支架4底板中部穿过的通孔,使得位于该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