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枣树病毒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2484.2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24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白剑宇;洪霓;李宏;王雁翔;翟立峰;罗达;程平;张新浩;刘正兴;崔燕华;刘燕;刘艳祥;张燕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7/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830063 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枣树 病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枣树病毒病的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包括:(1)萌动期:采用解淀粉酶芽孢杆菌GLD‑191菌剂树体灌根1次;(2)花期前:对枣树整个地上部分、冠下表层土壤和冠下杂草,喷洒阿维·高氯和噻虫·高氯氟混配液;(3)盛花期前:采用枣病绝杀,同时混配氨基寡糖素进行树体喷雾;(4)盛花期:采用0.5%解淀粉酶芽孢杆菌GLD‑191菌剂300‑400倍液进行二次灌根;(5)枣果迅速生长期:采用三唑锡悬浮剂、氨基寡糖素及解淀粉酶芽孢杆菌191混配液;(6)果实成熟期及后期田间管理,秋季修剪、清洁田园、石硫合剂喷施。本发明方法可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红枣品质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且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枣树病毒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约670余万亩,主要分布在南疆的阿克苏、库尔勒、喀什和和田四个地州。目前南疆四地州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
枣树病毒病是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枣树上发生的一种国际新病害。其病原为花楸环斑病毒属中的一个新种,暂命名为Jujube Emaravirous。该病主要危害枣树的叶片和果实,造成叶片黄化、卷曲,果实畸形等症状,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2016年该病害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首次发现,发生区域仅限阿克苏市和温宿县的个别枣园,呈零星发生。 2017-2018年,该病迅速传播蔓延,在阿克苏地区八县一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枣树平均发病率为3%。其中在阿克苏地区的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和沙雅县部分枣园枣树病毒病爆发成灾,平均发病率在25%以上,个别地块枣树发病率高达100%,果树畸形率在55%以上,产量损失高达60%以上,甚至造成部分枣园绝收。
枣树病毒病号称“枣树癌症”,该病害的爆发成灾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病害一旦进一步传播蔓延,将对新疆乃至中国的红枣产业构成严重威胁。基于该病对新疆枣树的严重危害,以及对新疆红枣产业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及时联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组建了新疆枣树病毒病科研团队,针对枣树病毒病病原、病害侵染循环规律,以及病害封锁防控关键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在准确鉴定其病原种类及其分类地位的前提下,针对致病病毒及传毒介体(枣瘿螨)开展了为期 2年田间发生动态的追踪监测,探索出了病害防控的关键点。针对病害及传毒介体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采用防病治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药剂筛选实验。众所周知,植物病毒病难以彻底根除,目前尚未高效的防控药剂,且多次的施药会造成枣树药害和农药残留,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健康,特别是枣树花期树冠喷药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影响坐果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枣树病毒病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解决新疆红枣生产中枣树病毒病对新疆枣树构成的潜在性威胁问题,在有效控制枣树病毒病进一步传播蔓延的同时,确保新疆红枣产业的安全,同时达到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红枣品质,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枣树病毒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枣树萌动期灌根:4月上、中旬为枣树萌动期,萌动期采用灌根技术进行枣树病毒病防治,药剂选用0.5%解淀粉酶芽孢杆菌GLD-191菌剂300-400倍液树体灌根1次;
(2)枣树花期前防病治虫:4月下旬-5月上旬,针对枣树整个地上部分、冠下表层土壤和冠下杂草,统一喷洒阿维·高氯和噻虫·高氯氟混配液,防治传毒介体枣瘿螨和其它危害枣树不同虫态的害虫;
(3)枣树盛花期前的病害防治:在5月中旬枣树进入盛花期前,采用枣病绝杀,同时混配氨基寡糖素进行树体喷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未经新疆林科院经济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2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