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嗜血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条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2051.7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6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敏 |
| 主分类号: | C12Q1/18 | 分类号: | C12Q1/18;C12R1/21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刘云 |
| 地址: | 6366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条 嗜血杆菌 体外药敏试验 养菌 抗菌药物 生长因子 检测 长度方向间隔 倍比稀释 常规应用 检测区域 琼脂平板 药物溶液 培养基 长条形 再干燥 生长 减量 抑菌 优选 微生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血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条,其为长条形,一面在检测区域均匀地设有苛养菌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并沿长度方向间隔地依次设有按顺序倍比减量的抗菌药物,检测条的另一面在相应位置分别设有刻度以及与抗菌药物量对应的最低抑菌浓度值;检测条上的抗菌药物是对检测药物进行倍比稀释后,将所得的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涂布在检测条的相应位置上,再干燥而成。苛养菌包含嗜血杆菌,生长因子包含嗜血杆菌生长所需的V因子和X因子。检测条的宽度优选为3mm。本发明提供的嗜血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条,可以在微生物实验室最基础必备的M‑H琼脂平板检测苛养菌体外药敏试验,使在常规应用培养基上不能检测苛养菌药敏问题得到解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敏试验工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嗜血杆菌体外药敏试验检测条。
背景技术
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AST),也就是耐药试验,是指在体外测定药物抑菌或杀菌能力的试验。旨在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或耐受)程度,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
各种致病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差异。长期以来,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产生使各种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失去药效,以及不能很好的掌握药物对细菌的敏感度,所以一个正确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供临床医师选用抗菌药物的参考,并提高疗效。一种抗生素如果以很小的剂量便可抑制、杀灭致病菌,则称该种致病菌对该抗生素“敏感”。反之,则称为“不敏感”或“耐药”。为了解致病菌对哪种抗菌素敏感,以合理用药,减少盲目性,往往应进行药敏试验。其大致方法是:从病人的感染部位采取含致病菌的标本,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于一定条件下培养;同时将分别沾有一定量各种抗生素的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或用不锈钢圈,内放定量抗生素溶液),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结果。由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在药物纸片周围便出现不同大小的抑制病菌生长而形成的“空圈”,称为抑菌圈。抑菌圈大小与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成正比关系。于是可以根据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近期推荐的标准,对非苛氧菌(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肠科杆菌、葡萄球菌属细菌、肠球菌属细菌)和苛氧菌(嗜血杆菌属细菌、淋病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选择常规药敏试验的首选药物(A组抗生素)或临床使用的主要抗生素(B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目前滥用抗生素,致使抗药菌增加,甚至因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杀伤体内正常微生物,失去微生物的相互制约作用,从而使一些少见的或一般情况下的非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所谓“二次感染”的情况屡有发生,给治疗造成人为的困难。因此,提倡使用药敏试验,坚持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细菌体外药敏试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琼脂扩散法、琼脂稀释法和E-test法。
第一种称为琼脂扩散法。具体方法是将分离出的待检测细菌制成相应浓度的菌液,将菌液涂布到适应的琼脂平板上后,粘贴含有被检测抗菌药物的略大于6mm的圆形纸片,再经过适当温度、气体、时间培养后,纸片周围会出现一个细菌不生长的圈,此圈大小可反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此方法来源于琼脂稀释法,以其操作简单、检测灵活等被广泛使用。缺点是其一,个别药物对个别细菌出现的抑菌圈大小和其敏感性关系不一致。其二,此为二级方法,只能做到定性检测。其三,许多细菌还没有敏感性标准。其四,尽管临床分离的多数细菌均可在MH琼脂平板上检测,还有一些细菌只能在其各自专用培养基检测。嗜血杆菌是其中之一。由于嗜血杆菌较少遇到,而其药敏所需培养基保质期很短,所以,其药敏检测就很混乱,有些不得已做法结果准确性不能保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敏,未经张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2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