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热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32039.6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41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 发明(设计)人: | 桝田昌明;宫入由纪夫;市濑笃博;小林敬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反应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反应器,蓄热反应器(1)具备:在可供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2)中填充蓄热材料(3)而形成的多个蓄热层(4)、以及具有可供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5)的多个热交换层(6)。该蓄热反应器(1)中,多个蓄热层(4)和多个热交换层(6)交替层叠。另外,第二流路(5)的开口端部(5a)形成于与形成有第一流路(2)的开口端部(2a)的面不同的面。此外,第二流路(5)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流路(2)并列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反应器。
背景技术
使用了蓄热材料的蓄热技术会得到较高的反应能量,因此,对其在各种领域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例如,在汽车等车辆的领域中,研究了将来自散热器、尾气等的废热用蓄热材料回收、贮存并利用于催化转化器、空调系统等。
作为以往的蓄热反应器,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的蓄热反应器:在由隔壁区划形成多个隔室的蜂窝结构体中,按蜂窝结构体的与轴向(隔室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图案为棋盘格状的方式填充有化学蓄热材料。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蓄热反应器:第一流路和与第一流路正交的第二流路在上下方向上邻接设置,沿着第二流路保持有化学蓄热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4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86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的蓄热反应器的、供反应流体流通的流路的开口端部和供热交换流体流通的流路的开口端部设置于同一面,因此,难以独立地进行用于将反应流体向蓄热反应器内导入的压力控制。因此,该蓄热反应器中存在如下问题:无法使化学蓄热材料效率良好地反应,热输出以及散热量没有充分地提高。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蓄热反应器的、反应流体以及热交换流体的流路的开口端部设置于不同的面,因此,能够独立地进行压力控制。然而,由于2个流体的流路正交,所以为了将来自化学蓄热材料的热向热交换流体充分地传递而需要使热交换流体的流路变长。结果存在如下问题:蓄热反应器变大,难以应用于要求小型化的汽车等的车辆领域。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实施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输出以及散热量大、且可小型化的蓄热反应器。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采用具有特定结构的蓄热反应器,能够使得热输出以及散热量提高,并且,能够小型化,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蓄热反应器,其中,具备:
多个蓄热层,该多个蓄热层是在可供第一流体流通的第一流路中填充蓄热材料而形成的;以及
多个热交换层,该多个热交换层具有可供第二流体流通的第二流路,
多个所述蓄热层和多个所述热交换层交替层叠,
所述第二流路的开口端部形成于与形成有所述第一流路的开口端部的面不同的面,
并且,所述第二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流路并列形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热输出以及散热量大、且可小型化的蓄热反应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热反应器的侧面的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蓄热反应器的端面的图。
图3是图1的A-A’线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B-B’线的截面图。
图5是图2的C-C’线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20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控制的超均匀空心微球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轮环藤宁的反应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