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线-剪切压电陶瓷配合驱动的步进旋转作动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1971.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5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方泽;徐明龙;宋思扬;肖瑞江;廖诚;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00 | 分类号: | H02N2/00 |
代理公司: | 61215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球轴承 作动器 作动装置 滚动轴承 旋转转子 剪切 步进旋转 旋转定子 压电陶瓷 压电堆 驱动 底座 固定压电陶瓷 驱动压电陶瓷 输出分辨率 角度旋转 输出构件 输出行程 转角 输出轴 限位轴 锁紧 自锁 断电 配合 输出 | ||
1.一种直线-剪切压电陶瓷配合驱动的步进旋转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作动器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能够固定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的作动器旋转定子(2),滚动轴承(6)嵌在作动器旋转定子(2)上侧,下部推力球轴承(7)安装在滚动轴承(6)上方,作动器旋转转子(8)下部的作动器旋转转子限位轴(8-1)安装在滚动轴承(6)和下部推力球轴承(7)内,安装在作动器旋转转子(8)上部的作动器旋转转子输出轴(8-2)上的上部推力球轴承(9),作动器旋转转子(8)安装在下部推力球轴承(7)和上部推力球轴承(9)之间,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能够通过摩擦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驱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转动,安装在上部推力球轴承(9)上方的外壳(10),作动器旋转转子输出轴(8-2)顶部伸出外壳(10);
所述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具有完全相同的几何尺寸;第一压电陶瓷组(3)包括固定在作动器旋转定子(2)上的第一直线压电堆(3-1),及固定在第一直线压电堆(3-1)上且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摩擦接触的第一剪切压电堆(3-2);第二压电陶瓷组(4)包括固定在作动器旋转定子(2)上的第二直线压电堆(4-1),及固定在第二直线压电堆(4-1)上且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摩擦接触的第二剪切压电堆(4-2);第三压电陶瓷组(5)包括固定在作动器旋转定子(2)上的第三直线压电堆(5-1),及固定在第三直线压电堆(5-1)上且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摩擦接触的第三剪切压电堆(5-2);第一直线压电堆(3-1)、第二直线压电堆(4-1)和第三直线压电堆(5-1)能够输出直线位移,能够推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第二剪切压电堆(4-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第一剪切压电堆(3-2)、第二剪切压电堆(4-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能够输出剪切位移,能够推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输出转角位移;当未加电时,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保持摩擦接触,能够钳位约束作动器旋转转子(8),具有断电锁止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剪切压电陶瓷配合驱动的步进旋转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轴承(6)能够限制作动器旋转转子(8)径向移动,所述下部推力球轴承(7)和上部推力球轴承(9)能够承受轴向方向载荷,且能限制作动器旋转转子(8)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剪切压电陶瓷配合驱动的步进旋转作动装置的作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实现双向大角度旋转运动,逆时针作动步骤如下:第一步,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第一直线压电堆(3-1)和第二直线压电堆(4-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和第二剪切压电堆(4-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这是作动初始状态;第二步,作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断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第二剪切压电堆(4-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一剪切压电堆(3-2)和第二剪切压电堆(4-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产生负向位移,即逆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三剪切压电堆(5-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三步,换足,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二直线压电堆(4-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四步,作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断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二剪切压电堆(4-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三剪切压电堆(5-2)和第一剪切压电堆(3-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产生负向位移,即逆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二剪切压电堆(4-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五步,换足,第二直线压电堆(4-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一直线压电堆(3-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六步,作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断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二剪切压电堆(4-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产生负向位移,即逆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一剪切压电堆(3-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七步,换足,第一直线压电堆(3-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至此作动装置恢复到作动初始状态,并且与初始状态相比,作动器旋转转子(8)在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的交替配合推动下向逆时针方向发生微小角度的转动,循环上述过程即实现作动器旋转转子(8)逆时针大角度旋转作动;
顺时针作动步骤如下:第一步,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第二直线压电堆(4-1)和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一直线压电堆(3-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这是作动初始状态;第二步,作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断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第二剪切压电堆(4-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二剪切压电堆(4-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产生正向位移,即顺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一剪切压电堆(3-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三步,换足,第一直线压电堆(3-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二直线压电堆(4-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四步,作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断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二剪切压电堆(4-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一剪切压电堆(3-2)和第三剪切压电堆(5-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旋转转子(8)产生正向位移,即顺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二剪切压电堆(4-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五步,换足,第二直线压电堆(4-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六步,作动,第二剪切压电堆(4-2)断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第一剪切压电堆(3-2)通正电产生正向剪切位移,同时第三剪切压电堆(5-2)通负电产生负向剪切位移,由于第一剪切压电堆(3-2)和第二剪切压电堆(4-2)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紧密接触,因此靠摩擦力带动作动器旋转转子(8)产生正向位移,即顺时针转过一微小角度,而与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脱离的第三剪切压电堆(5-2),则不会对作动器旋转转子(8)造成影响;第七步,换足,第三直线压电堆(5-1)通正电伸长,推动第三剪切压电堆(5-2)顶紧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第一直线压电堆(3-1)通负电缩短,带动第一剪切压电堆(3-2)脱离作动器旋转转子(8)内壁;至此作动器装置恢复到作动初始状态,并且与初始状态相比,作动器旋转转子(8)在第一压电陶瓷组(3)、第二压电陶瓷组(4)和第三压电陶瓷组(5)的交替配合推动下向顺时针方向发生微小角度的转动,循环上述过程即实现作动器旋转转子(8)顺时针大角度旋转作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97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