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1795.7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09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路颖;苏慧祎;张士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5B21/00 | 分类号: | B25B21/00;H02G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张德才 |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装置 连接座 螺丝刀 支接线 电工 卡接机构 识别装置 伺服电机 手杆 可拆卸连接 拆卸方便 工作难度 单片机 对接线 能力强 输出轴 智能化 接线 电源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包括手杆,所述手杆上分别安装有电源、识别装置、开源单片机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有螺丝刀,本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通过识别装置对接线场合进行识别,并显示出相似的接线方案,其智能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难度,弥补了一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卡接机构对螺丝刀与连接座进行组装,其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更换不同的场合更换不同的螺丝刀,适应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接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CN 107846009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第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和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连接于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之间,第一输电线路连接于第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第二输电线路连接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第一补偿器连接于第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和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第一补偿器与第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第一输电线路与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和第一母线及第二母线与第一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之间有至少一个断路器,第一补偿器与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第二输电线路与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和第一母线及第二母线与第二多断路器接线支路的接点之间有至少一个断路器;
在接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特殊情况,大大增加了一些经验不足人员的工作难度,不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智能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难度,弥补了一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适应能力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包括手杆,所述手杆上分别安装有电源、识别装置、开源单片机和伺服电机,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连接座,且连接座通过卡接机构可拆卸连接有螺丝刀,所述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开源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杆上套接有橡胶套,橡胶套上均匀设有防滑凸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和显示屏,摄像头和显示屏均安装在手杆上,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电连接开源单片机的输入端,开源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显示屏的输入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槽和卡扣,卡扣固定在螺丝刀上,所述卡槽开设在连接座上,卡扣与卡槽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为十字卡扣,卡槽为十字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电工电分子支接线智能装置,通过识别装置对接线场合进行识别,并显示出相似的接线方案,其智能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难度,弥补了一些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通过卡接机构对螺丝刀与连接座进行组装,其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更换不同的场合更换不同的螺丝刀,适应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杆、2电源、3摄像头、4显示屏、5开源单片机、6橡胶套、7防滑凸起、8卡槽、9卡扣、10螺丝刀、11连接座、12伺服电机、13识别装置、14卡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未经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市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7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压带电作业机器人专用电动套筒及控制系统
 - 下一篇:冲击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