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长变换元件、荧光体轮、光源装置以及影像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1283.0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2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贵司;前田诚;西川勇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B21/20 | 分类号: | G03B21/2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齐秀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变换 元件 荧光 光源 装置 以及 影像 显示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一种波长变换元件、荧光体轮、光源装置以及影像显示装置,实现了向荧光的变换效率、热效率的提高。第1波长变换元件(101)由荧光体区域构成,荧光体区域由三层构成,该荧光体区域层叠由粒径不同的荧光体粒子(111a、112a、113a)构成的第1荧光体区域(111)、第2荧光体区域(112)、第3荧光体区域(113)而成。构成配置在中间的第2荧光体区域的荧光体粒子(112a)的粒径小于表面侧的第1荧光体区域(111)的荧光体粒子(111a)以及背面侧的第3荧光体区域(113)的荧光体粒子(113a)的粒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例如在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光源装置中使用的波长变换元件以及荧光体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波长变换元件,该波长变换元件具备:基材;荧光体区域,含有通过激励光入射而发光的第1荧光体;以及粘合层,含有第2荧光体(导热性材料),粘合基材和荧光体区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364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实现了向荧光的变换效率、热效率的提高的波长变换元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中的波长变换元件具备:第1荧光体区域;以及第2荧光体区域,配置在第1荧光体区域的厚度方向上,粒径与位于第1荧光体区域的荧光体粒子的粒径不同的荧光体粒子位于该第2荧光体区域。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波长变换元件在实现向荧光的变换效率、热效率的提高方面是有效的。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波长变换元件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环状的第1波长变换元件的第1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扇形形状的第1波长变换元件的第2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环状的第1波长变换元件的第3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环状的第2波长变换元件的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波长变换元件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使用了比较例所涉及的环状的波长变换元件的第1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波长变换元件的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分别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环状的第1和第2波长变换元件的第1和第2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分别使用了实施方式2的环状的第1和第2波长变换元件的第3和第4荧光体轮的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1荧光体轮的第1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1光源装置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2荧光体轮的第2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2光源装置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5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3荧光体轮的第3光源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16是表示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第3光源装置的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的结构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照明系统、投影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光源装置以及投影型影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