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31197.X | 申请日: | 2019-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阮宪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宪琛 |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1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通行 高速路 方法 | ||
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提供一高速费用结算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结算端系统登入系统;高速费用结算系统根据高速出入口检测车牌系统(现名收费站)计算该车辆应结算的费用;本发明的优点为:特别适用于大部分汽车,汽车用户在国道上正常行驶速度进入高速路,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驶,当需要出高速时,把速度下降到国道的要求速度,驶出高速路,进入国道;实现真正无感知高速通行过程;用户不需把车牌与银行或者微信或者自己的哪个存钱系统绑定,只需提前或者事后某一个时间段内,登入系统,为车辆充缴高速费用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少感知通行高速公路,不用停车结算收费的方法,属于城际交通收费服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快速通行高速路的方法,尤其是一种汽车减少停顿滞留,快速通行高速路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5亿辆,高速公路实现通车里程已达11.2万公里,预计2015年将新增里程1.1万公里,便捷的交通路网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城市之间穿梭,但在高峰时期,仍造成道路容量的严重不足,引起很多的交通问题,如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因此,整个社会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安全、便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上,利用先进的技术,有效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减轻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出行效率。目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推行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的建设,将收费车道分为ETC车道和MTC(人工收费)车道,并已于2015年9月完成全国高速公路的联网运行。通过ETC车道系统的建设,可提高车辆在收费站的通行效率,减少排放,但车辆通行时仍要限速20km/h,在高峰时期仍会造成车辆拥堵。
现在的技术已经可以实现在时速120 km/h以内轻松检测到车牌信息,并登入公安系统,进行交通违规罚款以及扣分处理,在这样的前提下,把这套系统与高速结算系统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部分汽车,汽车用户在国道上正常行驶速度进入高速路,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驶,当需要出高速时,把速度下降到国道的要求速度,驶出高速路,进入国道;实现真正无感知高速通行过程;用户不需把车牌与银行或者微信或者自己的哪个存钱系统绑定,只需提前或者事后某一个时间段内,登入系统,为车辆充缴高速费用即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的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S1:提供一高速费用结算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结算端系统登入系统;S2:高速费用结算系统根据高速出入口检测车牌系统(现名收费站)计算该车辆应结算的费用;S3:高速出入口检测车牌系统(现名收费站)上设置有一高速出入口检测车牌系统判断模块,通过该高速出入口检测车牌系统判断模块判断该通行车辆是否属于正常行驶;S4:高速费用结算系统上设置有一结算判断模块;通过该结算判断模块判断该通行车辆是否已经结算高速费用,是否需要把信息录入欠费处理系统;S5:欠费处理系统上设置有一欠费判断模块;通过该欠费判断模块判断该通行车辆欠费时间、欠费累计金额,以及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是否把欠费信息提交法院诉讼处理处理,或者提交银行失信系统。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所述的客户结算端系统,用户可以登入系统,为某一车牌车辆提前预存高速费用;用户可以查询某一车辆是否存在高速费用未结算费用,并进行支付;用户可以查询某一车辆是否因违规操作列入欠费处理系统;用户可以把预存的余额通过退费系统申请退回;用户可以打印消费的电子票据,进行报销或者其它用途。
作为优选,所述的一种汽车通行高速路的方法,所述的客户结算端系统中的支付系统与各种现在盛行的支付系统接口实现衔接,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支付、或者微信支付、或者翼支付支付、或者银行现金支付、或者网上银行支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宪琛,未经阮宪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