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学层积体以及涂布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26948.9 | 申请日: | 2019-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久留岛康功;常田义真;樱井隆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濑化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H05K9/00;C09D183/02;C09D185/00;C09D5/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崔立宇;庞东成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膜 光学层积体 涂布组合物 表面电阻率 热固性树脂 碳纳米材料 玻璃基板 触控面板 高频信号 截止性能 耐候性 透过性 无机系 折射率 波长 内嵌 噪声 | ||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学层积体和能够形成该透明导电膜的涂布组合物,该透明导电膜在兼顾噪声截止性能和高频信号透过性的同时、生产率和耐候性也优异。本发明的解决手段是一种光学层积体,其为在玻璃基板上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用于内嵌型触控面板的光学层积体,透明导电膜含有(a)碳纳米材料和(b)无机系热固性树脂,表面电阻率为0.05GΩ/□~60GΩ/□,550nm波长下的折射率为1.40~1.6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学层积体和用于形成上述透明导电膜的涂布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触控面板型显示器中,为了防止来自外部的低频噪音妨碍显示器的工作,设置了包含ITO(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的噪声截止膜。
在将触控面板载置于液晶面板上的外置型触控面板、安装于滤色器基板与偏振片之间的外嵌型触控面板中,噪声截止膜配置于触控面板与液晶面板之间。另一方面,在将触控面板安装于液晶面板中的内嵌型触控面板中,噪声截止膜配置于液晶面板的外侧。因此,对于内嵌型触控面板中使用的噪声截止膜来说,由于需要透过触摸传感所需的高频信号,因此要求具有比外置型或外嵌型中所用的噪声截止膜更高的表面电阻率。特别是在使用IPS方式的液晶面板时,要求噪声截止膜具有充分的噪声截止性能和高频信号透过性,因此需要能够均匀地表现出充分的表面电阻率的材料。
以往,为了提高噪声截止膜等透明导电膜的表面电阻率,尝试了薄膜化。但是,例如,包含ITO作为导电材料的透明导电膜(专利文献1)主要通过溅射工艺进行制膜,难以以20nm左右以下的膜厚均匀地制膜。另外,包含ITO的透明导电膜与基板玻璃的折射率差大,制膜时产生了损伤的情况下容易明显,而且溅射工艺中也难以进行局部的修补,因此成品率低、生产率低。
包含PEDOT等导电性高分子作为导电材料的透明导电膜通过旋涂法等湿式涂布进行制膜,因此能够实现薄膜化,并尝试了基于薄膜化的高电阻化。但是,导电性高分子的耐久性不足,因此具有在薄膜化时透明导电膜的耐候性受损的倾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0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透明导电膜的光学层积体和能够形成该透明导电膜的涂布组合物,该透明导电膜在兼顾噪声截止性能和高频信号透过性的同时、生产率和耐候性也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选择碳纳米材料作为导电材料、并包含碳纳米材料和无机系热固性树脂的涂布组合物,可得到在兼顾噪声截止性能和高频信号透过性的同时生产率和耐候性也优异的透明导电膜,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层积体,其为在玻璃基板上具有透明导电膜的用于内嵌型触控面板的光学层积体,透明导电膜含有(a)碳纳米材料和(b)无机系热固性树脂,表面电阻率为0.05GΩ/□~60GΩ/□,550nm波长下的折射率为1.40~1.65。
玻璃基板的厚度优选为1mm以下。
(a)碳纳米材料优选为选自由碳纳米管、石墨烯以及富勒烯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透明导电膜中的(a)碳纳米材料的含量优选为50.0mg/m2以下。
在保温于40℃的pH8的氢氧化钾水溶液中浸渍5分钟后的透明导电膜的厚度优选小于10nm。
(b)无机系热固性树脂优选为选自由硅酸酯树脂、钛酸酯树脂以及铝酸酯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涂布组合物,其为用于形成上述光学层积体中的透明导电膜的涂布组合物,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濑化成株式会社,未经长濑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6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