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决热水设施与出水端口之间管路中冷水加热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5853.5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东;吴恒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F24H9/12;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解决 热水 施与 出水 端口 之间 管路 冷水 加热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民用生活领域,公开了一种处理热水设施和出水端口之间管路中冷水加热的简易系统和方法;在开启热水龙头时,通过水流的动态动作将位于将热水出水口前端的温控阀门关闭,通过水流推进器的作用,将未达设定温度的水源转由导流管向冷水管逆向推进,重新排入热水设施端中循环加热,直至水温达到设定温度时,温控阀重新打开,热水水源重新由此排出,同时,位于冷水出水管接口处的逆止阀关闭,避免了冷水管的水源由此渗入热水管中,位于出水端口前的集成装置安装便捷,无需连接外部电源,由集成装置中的微型水流发电机和蓄电池为相关部件提供工作电源,确保了无论是新装修环境或已装修好的环境都能便捷安装,同时也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生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决热水设施和出水端口之间管路中冷水加热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民用式热水设施,大多存在加热端和出水端口端距离较远,使用用户开启热水龙头时,有很大一部分预存在水管中的冷水无法加热,只能将其排尽后热水水源才能排出,造成当水流温度达到热水设施端设定的温度时使用用户才进行使用,导致很大一部分未达温度的水源白白浪费掉,同时也给使用用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舒适的体验感受。
目前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和技术方案主要分为储水式厨宝,即热式水龙头,加热式管道,储水箱式回水加热等几大类。
其中,储水式厨宝的储水箱体较大,不便于所有出水端口便捷安装,其次储水量有一定限制,一般只能连续提供热水几分钟的时间,再继续使用热水的话需要再等待一个加热周期,给使用用户带来不便,同时储水式厨宝需要出水端口附近连接外部电源,且需具备较大功率的电源才能对水箱内的冷水水源进行加热,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
其中,即热式水龙头,需要为其提供较大功率的电源输出,对出水端口附件没有电源的用户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无法确保使用用户的使用环境中所有出水端口都能提供即热热水,同时部分即热式水龙头会根据水流的大小强弱等会出现水温不稳定的现象,也会给使用用户带来不舒适的体验感受。
其中,加热式管道,能确保稳定的水温,但需要在使用用户在家居环境中对环境进行装修时将加热管道提前预埋,对已装修完成的环境则需要将基础部位拆除重新预埋安装,这样就对使用用户带来较高的安装成本,和施工安装的不便,另外后期对于预埋管路的维护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再者,加热式管路的用电能耗也较高,从另一角度来看,此方案也未能达到使用便捷和节能环保的作用。
其中,储水箱式回水加热,需要在出水端口附近安装具有一定体积的储水加热箱,使用阀门关闭的方式先将管道中的冷水排向储水箱,再由储水箱中加热至达标温度后再将阀门打开将热水回流至热水管中再重新排出,此方案与储水式厨宝类似,需要在有空余空间的出水端口附近安装具有一定体积的储水箱,同时也需连接外部电源才可使用,对各种不同的环境而言,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便,同时安装后也对整体美观造成一定的影响。
针对市面上现有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均存在电能消耗高,必须要在出水端口连接外部电源,储水箱体积较大不便于安装,出水水温不稳定,热水存储量较小等各种问题,一是会为使用用户降低体验感受,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使用用户的能源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民用家庭生活领域,对现状所存在的给所有使用用户带来的不便和较差的体验感受、电能消耗大以及对水资源的浪费等各方面存在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较为经济且安装便捷,使用便捷和使用舒适的简易系统装置,解决了热水设施和出水端口距离较长也能出水即热的系统和方法,进一步提升和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保证热水设施与出水端口之间管路中冷水加热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包括:(1)水流循环推进器,(2)微型水流发电机,(3)蓄电池,(4)水流感应器,(5)温控阀,(6)导流管,(7)水流逆止阀,(8)出水端口,(9)热水设施,(10)热水出水管,(11)冷水出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东;吴恒,未经叶东;吴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法脱硫白色烟羽及废水减量化协同治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