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季节型蓄热的功能性供热墙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24384.5 | 申请日: | 2019-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8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肖虎;郭俊菲;白青松;李杨;金立文;孟祥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F24D19/10;E04B2/00;E04B1/7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季节 蓄热 功能 供热 墙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季节型蓄热的功能性供热墙体,包括上定位槽、下定位槽、保温层、蓄能层、毛细管网栅层、隔热层、金属泡沫层、保温水箱和微型计算机等;保温层包括保温片、保温层卷轴、保温层电动装置;蓄能层包括相变蓄热块、带孔砖体;毛细管网栅层包括分水干管、集水干管、毛细管、定位孔架和定位条,分水干管、集水干管与毛细管采用插嵌式连接;分水干管连接进水管与保温水箱相通;集水干管与出水管连接;保温水箱内设温度传感器、电加热器;隔热层包括隔热片、隔热层卷轴、隔热层电动装置;本发明通过保温层‑蓄能层‑毛细管网栅层‑隔热层‑金属泡沫层结构实现夏季蓄热,冬季释热供暖,实现不同工况的自动控制,兼备供暖稳定性、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蓄热节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季节型蓄热的功能性供热墙体。
背景技术
我国大多数城市四季分明,夏季天气炎热,光照充足,自然热资源丰富,而冬季天气严寒,室内有大量采暖需求。建筑空调耗能尤其是冬季采暖方面是建筑物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降低建筑空调能耗,一种蓄热节能型建筑材料是学者们和工程师们重要的研究课题。
按照蓄热方式,蓄热材料主要可分为显热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显热蓄热材料是利用物质本身温度的变化过程来进行热量的储存,相变蓄热材料是利用物质在相变(如凝固/熔化、凝结/汽化、固化/升华等)过程发生的相变热来进行热量的储存和利用,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材料中,但因其在相变过程中存在容积的巨大变化,使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会存在很大困难,而且相变材料直接应用于墙体时,其蓄能/释能过程难以控制,不能使热量向所需区域精准传递,难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
毛细管网末端系统常安装于房间顶棚、墙面或地面,可对整个房间进行温度的调节,毛细管辐射式空调系统没有室内运动部件,不会产生任何室内噪音,是最为安静的空调系统。由于其换热表面积大,散热温差小,舒适性高,静音,节能等特性,辐射热量均匀而温和,因此特别适合办公与家居环境调控。
具有孔隙结构的金属泡沫由于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低密度,传热性能远高于传统散热片,广泛适用于各种散热设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季节型蓄热的功能性供热墙体,该墙体结合相变蓄能材料、金属泡沫、低导热系数的陶瓷纤维纸和毛细管网,组成了墙体的保温层-蓄能层-毛细管网栅层-隔热层-金属泡沫层五层结构,应用于建筑外墙中,考虑实现夏季存蓄室外热量,冬季释热向室内供暖,达到高效利用自然界热量,减少供暖能耗的目标,在使用过程中还结合保温层和隔热层的低导热系数特性来使热量精准单向传递,减少热量损失,并考虑结合毛细管网及金属泡沫提高供暖舒适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季节型蓄热的功能性供热墙体,包括分别设置在墙体顶端和底端的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在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之间的墙体从室外侧至室内侧依次设置的保温层、蓄能层、毛细管网栅层、隔热层和金属泡沫层,以及在墙体室内侧附设的一个保温水箱和一个微型计算机;其中,
保温层包括保温片、保温层卷轴和保温层电动装置,保温片卷于保温层卷轴上,保温层卷轴和保温层电动装置插嵌固定于上定位槽内,通过保温层电动装置驱动保温层卷轴转动;
毛细管网栅层包括分水干管、集水干管和若干毛细管,分水干管和集水干管分别插嵌固定于上定位槽和下定位槽内,若干毛细管在竖直方向上均匀设置,两端分别与分水干管和集水干管连通,分水干管通过进水管以及设置在进水管上的给水泵与保温水箱连接相通,集水干管通过出水管与保温水箱连接相通;
隔热层包括隔热片、隔热层卷轴和隔热层电动装置,隔热片卷于隔热层卷轴上,隔热层卷轴和隔热层电动装置插嵌固定于上定位槽内,通过隔热层电动装置驱动隔热层卷轴)转动;
保温水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43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碳纤维韩式采暖炉
- 下一篇:一种利用太阳能取暖的绿色建筑节能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