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的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3981.6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6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从思;应康;田军;王艳;连培园;薛松;刘菁;王志海;于坤鹏;钟剑锋;王猛;郑元鹏;段宝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N27/04;G01N27/22;G01N27/24;G01N27/8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输 性能 测试数据 引线 搭焊互联 点缺陷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的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包括:实测引线搭焊互联点传输性能;确定缺陷分辨率并确定缺陷矩阵;确定所测引线搭焊互联点基本参数;基于存在缺陷的互联点性能预测公式生成面向缺陷的性能误差矩阵;确定各个性能指标权重并生成多目标筛选方程;基于性能误差矩阵根据多目标筛选方程计算得到多目标筛选矩阵;提取多目标筛选矩阵中误差最小的值,判断此时性能误差是否可接受,确定缺陷参数及位置。本发明方法可以通过实测引线搭焊互联点性能指标,实现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参数及位置的快速确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波互联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的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本发明建立的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及引线搭焊互联点基本参数的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可用于快速准确确定引线搭焊互联点中缺陷的具体尺寸。
背景技术
随着微波组件在电子装备中的大量使用,多种互联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雷达、卫星、基站等领域的微波组件中。其中引线搭焊互联点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互联点工艺制造更容易、体积更小、性能更好,因此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互联点之一。
由于引线搭焊互联点是硬搭焊的一种,整体结构相对位置固定,极易产生缺陷(裂缝),目前国内外针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的缺陷快速确定方法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针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的物性结构电磁参数及其工作环境,深入研究引线搭焊互联点的可靠性问题,通过提高可靠性减少缺陷发生的概率;一个是针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在电路中导致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借助软件仿真工具通过大量的仿真实验来对其缺陷参数进行确定,利用该方法确定互联点缺陷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建立互联点模型、进行软件仿真,且最终往往无法灵活地调整缺陷分辨率。这些问题是提高工程实践中对确定引线搭焊互联点的缺陷的最大障碍,已经限制了引线搭焊互联点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研究针对引线搭焊互联点基于传输性能实测数据确定互联点缺陷的方法,并建立其定量缺陷确定方法,实现通过引线搭焊互联点性能实测数据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进行快速确定。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建立的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的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可以通过实测引线搭焊互联点性能指标,实现对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参数快速确定,解决了目前无法基于引线搭焊互联点实测信号传输性能,快速、准确地确定互联点缺陷参数的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传输性能测试数据的引线搭焊互联点缺陷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实测引线搭焊互联点传输性能;
(2)确定缺陷分辨率并确定缺陷矩阵;
(3)确定所测引线搭焊互联点基本参数;
(4)基于存在缺陷的互联点性能预测公式和缺陷所在的互联点部分阻抗公式,生成面向缺陷的性能误差矩阵;
(5)确定各个性能指标权重,并生成多目标筛选方程;
(6)基于性能误差矩阵,根据多目标筛选方程的计算得到多目标筛选矩阵;
(7)提取多目标筛选矩阵中误差最小的值,判断此时性能误差是否可接受,确定缺陷参数及位置。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实测引线搭焊互联点传输性能包括回波损耗与插入损耗。
进一步的,步骤(2)中,缺陷指的是引线搭焊互联点中的从互联点与微带线连接部分由外向内断裂开裂纹缺陷,主要包括裂纹宽度w和裂纹高度h,假设裂纹宽度w变化范围为0~W,分为Fw等份;假设裂纹高度h变化范围为0~H,分为Fh等份,构成基于裂缝宽度w和裂缝高度h所有组合的缺陷矩阵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3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