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横臂悬架的主动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3433.3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3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潘公宇;王万青;何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2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横臂 悬架 主动 调节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横臂悬架的主动调节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摇臂、上横臂和下横臂,还包括外倾角调节机构、前束角调节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转向节与上横臂之间设有外倾角调节机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外倾角大小;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外倾角大小,通过所述外倾角调节机构调整外倾角。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一端与转向摇臂连接,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另一端与转向节臂连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前束角大小;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前束角大小,通过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调整前束角。本发明可动态调整双横臂悬架的外倾角和前束角,解决了在不同工况下对外倾角和前束角的不同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横臂悬架的主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前轮外倾与前束值是前轮定位参数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是影响轮胎磨损、行驶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先有外倾角后有前束角,前束角是为了克服外倾角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与外倾角合理匹配的设计参数,以保证车辆前轮纯滚动和正常行驶。独立悬架的设计和装车时,如何控制车轮的定位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车辆操纵稳定性要求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有技术人员正在试图通过负方向设定车轮外倾角以发挥轮胎的功能从而确保车辆的行驶性能。例如,如果外倾角设定为0,转弯时车体发生侧摆,车轮从地面浮起,从而不能发挥轮胎的抓地力。所以有些车辆通过预先在负方向设定外倾角防止车轮浮起,但是,以往的技术中,如果在负方向上设定外倾角,虽然可以确保行驶性能,却增加了车轮的滚动阻力,从而会浪费车辆行驶所需要的能源。这说明,根据车辆行驶状态的不同,为了达到最大的行驶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对车辆的外倾角进行调整的重要性。
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轮的外倾角和前束角会由于车辆载荷以及行驶工况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会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和行车安全问题。前束值和外倾角的匹配关系也不再适用,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需要对外倾角与前束值动态调整。
一种外倾角调整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曲轴的方式调整车辆的外倾角,但无法对前束角进行调整。另一种外倾角可变机构,提及了一种能够通过促动器分别对各轮的外倾角和前束角进行控制,但是在通常使用的促动器机构中,为了维持规定的外倾角,始终需要动力,因此存在效率低,燃料消耗率恶化的缺陷。并且,若设置在规定位置停止促动器的动作的停止机构,则另外需要空间,而且还会增加重量。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目前,主要通过手动调整外倾角和前束值,或者只能单独调整外倾角或前束角,导致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匹配关系被破坏,不能满足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动态需求。此外,现有调整外倾角或是前束值的技术都是通过调整悬架导向机构或转向梯形拉杆,其缺陷是当外倾角不满足车辆操纵稳定需求时,不能通过转向节来调整外倾角和前束值,只能通过调整转向系统横拉杆调整前束值,或在转向节轴上加垫片被动调整外倾角,或是调整独立悬架导向臂长度,仅能调整外倾角,其缺陷是不能满足同时对车辆行驶过程中前束值与外倾角主动调整及自配需要,因而不能满足车辆直行稳定性和减小转向轮异常磨损的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横臂悬架的主动调节装置,可动态调整双横臂悬架的外倾角和前束角,解决了在不同工况下对外倾角和前束角的不同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一种双横臂悬架的主动调节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摇臂、上横臂和下横臂,还包括外倾角调节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转向节与上横臂之间设有外倾角调节机构,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外倾角大小;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外倾角大小,通过所述外倾角调节机构调整外倾角。
进一步,还包括前束角调节机构,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一端与转向摇臂连接,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另一端与转向节臂连接;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当前前束角大小;所述控制系统根据当前前束角大小,通过所述前束角调节机构调整前束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34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飞行模式的车体
- 下一篇:悬挂机构、移动底盘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