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分散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3236.1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83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顾辛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3/09 | 分类号: | C08J3/09;C08J3/12;C08L101/00;C08K3/22;C08K3/00;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胡拥军;糜婧 |
地址: | 31005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粒子 散体 制备 方法 以及 器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分散体、器件。该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微纳米粒子、可固化胶以及溶剂得到混合液,使得混合液中的上述微纳米粒子、上述可固化胶和上述溶剂基本均匀地分布,上述溶剂包括第一溶剂;S2,液滴化上述混合液,从而上述混合液形成多个液滴;S3,凝固上述液滴中的上述第一溶剂,并固化上述液滴中的上述可固化胶;S4,干燥上述步骤S3的产物,以去除产物中的溶剂,得到多个微纳米粒子分散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分散体,包括该分散体的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OLED手机、电视的不断普及,快速响应、对比度高、色彩绚丽的光电显示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然而,烧屏、残影问题时有报道,暴露出OLED面板寿命不高、衰减差异性大的问题。于此同时,LCD显示通过引入量子点光转化膜片,极大提升了色域且价格低,在显示面板市场了占据了不小的份额,然而,量子点(QD)的光转化效率不高导致光转化膜片的厚度很厚,使得量子点增强LCD显示很难做到轻薄化,而这正是OLED与生俱来的优势;另一方面,QD电致自发光显示技术也在加紧研发中,一旦克服蓝绿量子点效率和寿命的不足,这一集合了OLED轻薄柔性和量子点广色域优势于一身的显示技术将成为显示技术市场上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因此,无论是OLED还是QLED电致发光、亦或是QD增强型LCD显示技术,都在寻求效率上的突破,以期达到更好的光电性能,占领市场。
但是,QD浓度高时光致转化效率下降明显。例如,蓝光照射红色QD时,红色QD吸收蓝光发射红光,随着QD浓度增加,膜厚增厚,光致转化效率可能会从最初的80%下降到50%甚至更低。但是为了符合实际运用要求,QD的浓度不宜太低,这就导致QD膜往往做的很厚,既浪费材料,又不利于器件的轻薄化。此外,QD浓度高时,量子点在膜层中聚并的现象普遍,这会导致“淬灭”现象。
量子点的聚并现象是微纳米粒子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微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粒子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具有相互吸引以达到稳定状态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微纳米粒子容易产生团聚现象。避免微纳米粒子的团聚是长期以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分散体,以避免或减少微纳米粒子间的聚并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器件,包括上述微纳米粒子分散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微纳米粒子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混合微纳米粒子、可固化胶以及溶剂得到混合液,以使得混合液中的上述微纳米粒子、上述可固化胶和上述溶剂基本均匀地分布,上述溶剂包括第一溶剂;
S2,液滴化上述混合液,从而上述混合液形成多个液滴;
S3,凝固上述液滴中的上述第一溶剂,并固化上述液滴中的上述可固化胶;
S4,干燥上述步骤S3的产物,以去除产物中的溶剂,得到多个上述微纳米粒子分散体。
进一步地,上述微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500nm,上述微纳米粒子在上述混合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01%~10%。
进一步地,上述可固化胶在上述混合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50%,优选地,上述可固化胶的固化时间不超过10s。
进一步地,上述可固化胶固化后的折光指数为1.4~2,上述可固化胶固化后的可见光透过率不低于80%,优选地,上述可固化胶固化后的可见光透过率不低于90%。
进一步地,上述溶剂中还包括熔点低于上述第一溶剂的第二溶剂,上述第一溶剂占上述溶剂总重量的比例大于0%、小于等于90%,优选地,上述第一溶剂占上述溶剂总重量的比例为1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32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