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2859.7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凌江;杜从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万振雄;文莉 |
地址: | 5180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部件 雨水 汇流装置 支架 过滤 提篮装置 雨水过滤 环保型 置入式 溢流装置 中空的 流出 二次过滤 减少污染 雨水处理 排水 | ||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包括雨水汇流装置、设于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以及设于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雨水,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第一过滤部件下方,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雨水。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可以实现对雨水的二次过滤,减少污染,还可以有效排水,降低内涝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排水方法,即采用雨水箅子来进行排水,地表树叶、垃圾等直接经过雨水箅子流入城市排水管网。采用传统的排水方法有以下弊端:地表树叶、垃圾等直接经过雨水箅子流入城市排水管网,这部分垃圾往往造成城市排水管网堵塞,在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同时机动车道沥青、水泥路面往往受到来往车辆的油污、尾气的影响,在降雨前期过程中,初期雨水混杂这部分地表面源污染物直接流向城市排水管网流向河道,造成二次污染。
现在也有一些地区采用现行国标图集做法来排雨水,现行国标图集做法较为适用于新建道路,即雨水先通过截污框过滤较大的杂质,再经由无砂混凝土透水墙进一步阻隔垃圾,最后从无砂混凝土透水墙流出的雨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采用现行国标图集做法有以下弊端:现行国标图集做法较为适用于新建道路,然而既有道路的雨水井并不满足国标要求,因此需进行破除并重新砌筑,耗费人力物力;此外,使用年限较长的无砂混凝土透水墙易被灰尘、垃圾等污物堵塞,大大降低其透水性能,易造成堵塞,而且清理或重新更换无砂混凝土透水墙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可以实现对雨水的二次过滤,减少污染,还可以有效排水,降低内涝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用于道路排水,包括雨水汇流装置、设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所述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所述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所述雨水,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下方,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所述雨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汇流装置嵌装于雨水篦子内,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为一呈漏斗状的框架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截污提篮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一侧的第一封闭部件,所述过滤溢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一侧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所述第一封闭部件和所述溢流口上下对应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对应所述第一封闭部件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形成所述溢流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围合形成中空框体的多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多块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把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为过滤网,所述第一封闭部件为隔离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过滤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底部,另一端固接至所述过滤溢流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28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处理排水管道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