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极地航行船舶减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2464.7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富;陈永强;王志东;赵桥生;祖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40 | 分类号: | B63B1/40;B63B3/46;B63B3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极地 航行 船舶 系统 | ||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船舶设计与船舶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适应极地航行船舶减阻系统,包括流线型减阻机构、支承机构、监测装置和终端控制系统,所述流线型减阻机构装设在所述支承机构上,所述支承机构装设在船体上,所述流线型减阻机构与所述支承机构相互配合,以达到兴起波浪和改变流场的目的,所述监测装置安装在流线型减阻机构前侧的船体上,用于监测流况和冰况信息,所述终端控制系统用于分析信息并调整流线型减阻机构的姿态,本发明不仅可以保证极地航行船舶优良的排冰、破冰性能,还能减少船舶在极地地区航行过程时的总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船舶设计与船舶建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适应极地航行船舶减阻系统。
背景技术
极地是影响世界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新疆域。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自然环境的独特性,极地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矿物资源、天然气资源和生态资源,还有着非常巨大的科研价值,如天文宇宙观测、太阳磁场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和地理圈层相互作用研究等等。此外,极地地区的开发还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就拿北极地区来说,随着北极地区海冰覆盖面积逐步减小,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相比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和巴拿马运河航线来说,北极航道缩短了数千公里的航程,是联系亚欧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线。因此,出于商业需要和科研需要,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对极地地区资源的开发,从而对极地船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极地船舶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
极地船舶的设计要考虑诸多方面,其中如何减小阻力和保证一定的排冰性能尤为重要。
阻力方面,船舶在冰区航行的总阻力由两部分组成:敞水阻力和冰阻力。敞水阻力指船舶在无冰水域航行时所受到的阻力;冰阻力主要由清冰阻力和摩擦阻力组成。清冰阻力是由于船舶和浮冰块的碰撞,使其远离船体运动而产生的力;摩擦阻力是由船艏、舷侧与浮冰块的摩擦,以及与浸入水中并贴近船体表面滑行的浮冰块之间的摩擦引起。如何减小上述阻力一直是极地船舶设计的重难点。
排冰性能方面,船舶在碎冰区航行时,有的碎冰会沿船体表面运动至桨前流场中,与螺旋桨发生相互干扰,从而影响其水动力性能,甚至产生严重的振动与噪声。因此,避免碎冰进入推进器流场就显得十分必要。
对于一般航行在极地冰区的商船来说,为最大化敞水性能,有可能不采用破冰型船艏,而依然采用球鼻艏,以减小航行过程中的敞水阻力,但这种艏部结构不利于破冰和排冰;传统的破冰船敞水阻力很大,而且不能有效降低碎冰进入推进器流场的可能性。
因此,迫切需要改进极地船舶的设计,使极地船舶在保持一定破冰、排冰性能的前提下,减小航行阻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适应极地航行船舶减阻系统,能够保证优良的排冰、破冰性能,并减少船舶在冰区航行过程中的总阻力。
本发明披露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适应极地航行船舶减阻系统,包括流线型减阻机构、支承机构、监测装置和终端控制系统,流线型减阻机构装设在支承机构上,支承机构装设在船体上,流线型减阻机构与支承机构相互配合,以达到兴起波浪和改变流场的目的,监测装置安装在流线型减阻机构前侧的船体上,用于监测流况和冰况信息,终端控制系统用于分析信息并调整流线型减阻机构的姿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流线型减阻机构包括中心转轴、支撑架、流线型壳体、连接体、滑动支座、行星轮、齿轮轴和电传动装置,支撑架与中心转轴连接,流线型壳体在支撑架支撑下包裹住中心转轴,齿轮轴与行星轮连接,并与滑动支座和电传动装置共同装设在连接体上,电传动装置可驱动行星轮、支撑架和滑动支座的运动,以调整流线型减阻构件的姿态; 支承机构包括支承机构上层、支承机构中层和支承机构下层,支承机构中层为内齿轮轨道,焊接设置于支承机构上层和支承机构下层之间;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阵列和摄像头阵列,传感器阵列装设在流线型减阻机构前侧船体上,摄像头阵列装设在船艏及靠近船艏舷侧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2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电动助力车中置电机
- 下一篇:一种船舶建造过程中脚手物量的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