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21537.0 | 申请日: | 2019-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宫海;张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聚装配式绿色建筑创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5/38 | 分类号: | E04B5/38;E04C2/06;E04C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011 江苏省南通市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叠合 楼板 大跨度 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 底部支撑 繁琐工序 施工成本 施工工期 施工过程 组合结构 叠合板 楼面板 支撑 次梁 搭设 楼面 拼缝 拼装 支模 节约 研究 | ||
1.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工厂中生产预制预应力钢筋桁架底板,其中钢筋桁架(2)距预制预应力底板(1)板边不大于300mm,间距不大于600mm,钢筋桁架(2)下弦钢筋(22)埋入预制板深度不小于35mm,钢筋桁架(2)上弦钢筋(21)露出预制板的高度不小于45mm,钢筋桁架(2)的上弦钢筋(21)及下弦钢筋(22)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5mm;
步骤二:运输至施工现场,吊装拼装预制预应力底板(1),将预制预应力底板(1)两端分别设置于主梁(3)顶端,两个主梁(3)之间还设置有次梁(4),预制预应力底板(1)下表面中间位置通过次梁(4)支撑;
步骤三:拼装完成后整体浇筑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
步骤四:对拼缝采用特殊的自收缩性能的胶水粘结或采用高强接缝砂浆填补,体系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预制预应力底板(1)上表面设置有叠合层,所述预制预应力底板(1)与叠合层之间通过预制预应力底板(1)的钢筋桁架(2)相连,所述预制预应力底板(1)的长度和宽度根据设计确定且应符合模数设计的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预制预应力底板(1)上表面为满足凹凸深度不小于4mm的规范粗糙度要求的自然粗糙面或压痕粗糙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预制预应力底板(1)内部沿宽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横向分布钢筋(5),所述预制预应力底板(1)内部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预应力钢筋(6),所述预应力钢筋(6)位于横向分布钢筋(5)上方,所述预制预应力底板(1)上部沿宽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有多道钢筋桁架(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钢筋桁架(2)包括上弦钢筋(21)、下弦钢筋(22)和格构钢筋(23),所述下弦钢筋(22)和格构钢筋(23)分别为两根,所述格构钢筋(23)为波浪形弯折,每根所述格构钢筋(23)的上弯折点均与上弦钢筋(21)焊接,所述格构钢筋(23)的下弯折点均与下弦钢筋(22)焊接,所述上弦钢筋(21)高于预制预应力底板(1)的上表面且低于叠合层高度,所述下弦钢筋(22)位于预制预应力底板(1)内且固定于预制预应力底板(1)内部的预应力钢筋(6)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支撑的预应力叠合楼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次梁(4)采用混凝土次梁或钢次梁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聚装配式绿色建筑创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未经智聚装配式绿色建筑创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15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