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321251.2 | 申请日: | 2019-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2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庆;施定军;成文涛;周紫陌;宋颖;施思源;张哲涵;陶智慧;程逸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桥梁下部结构 新型连接结构 连接方式 装配式 盖梁 可用 预埋 高强粘结剂 基础承台 基础结构 立柱端部 锚固连接 凹形钢 钢套 凸形 植筋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它包括预埋有凹形钢套的盖梁和基础结构,以及预埋有凸形钢套的立柱,三者间通过植筋技术锚固连接。在立柱端部涂有高强粘结剂以消除缝隙。该新型连接方式既可用于立柱与盖梁的连接,又可用于立柱与基础承台的连接;该连接方式具有质量可靠,施工便捷,工期较短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桥梁工程的连接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由盖梁、立柱、承台以及连接部件组成。目前,在桥梁施工中下部结构连接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现浇连接、榫头式连接、钢板焊接、灌浆套筒、灌浆金属波纹管连接、插槽式连接等。现浇连接方法施工工期长,施工空间狭小,对交通也有一定的影响,并不适合城市桥梁;榫头式连接虽然可以提高盖梁和局部构件的抗剪性能,但施工不便;钢板焊接施工简单,但是受力性能并不可靠(现场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灌浆套筒施工工期短,但现场灌浆质量不可控。
因此有必要在确保墩身与盖梁(承台)整体抗剪性能的前提下开发一种设计合理、施工便捷、且能够提高局部连接可靠性的装配式桥梁新型连接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的技术缺陷以及工程需求提供一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它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便捷等特点,并且能够提高局部连接处的抗剪性能和可靠度,使桥梁整体受力性能更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桥梁下部结构的新型连接结构,包括预埋在混凝土盖梁和承台表面的凹形钢套,以及预埋在立柱端部的凸形钢套;所述钢套与混凝土构件连接的表面均焊接有锚固钢筋,以增强钢套与混凝土构件间的连接强度。钢套的侧向壁面预留有周向均匀排布的螺栓孔,且两种钢套上螺栓孔的位置需一一对应。在拼装前,须在凸形钢套表面涂抹一层高强粘结剂。所述预制盖梁和承台与立柱在孔道对应拼接后插入螺栓,待植筋胶固化后,完成连接。所述连接方式可运用于桥梁下部结构中立柱与承台或立柱与盖梁之间的连接。盖梁和承台与立柱可在工厂预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所述凸形钢套,其特征在于凸形钢套预埋在立柱端部。凸形钢套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计为圆形截面、方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等,但截面形式及大小要与相应的凹形钢套截面形式及大小相一致。其锚固钢筋的尺寸与排布由工程实际所决定。
所述凹形钢套可根据工程实际设计为圆形截面,方形截面,或矩形截面等,但截面形式及大小要与相应的凸形钢套截面形式及大小相一致。其锚固钢筋的尺寸与排布亦由工程实际所决定。
所述螺栓孔和螺栓,螺栓孔可沿周向单行布置,多行布置或错列布置,孔径与间距由工程实际所决定,但两种连接钢套上螺栓孔的位置需要一一对应。同时钢套壁面预留的螺栓孔与立柱内预留孔道的总长度需满足螺栓锚固长度的要求。
所述新型装配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拼装前,须在凸形钢套表面涂抹一层高强粘结剂如环氧树脂,以消除连接面的缝隙。待吊装到位后,在螺栓孔内注入高强植筋胶水并插入螺栓,完成构件间的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突出特点及优势:
1)所述新型连接结构,构件工厂化预制、标准化施工、质量可靠、对周边交通干扰小。
2)所述新型连接结构无需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便捷,工期较短。
3)所述新型连接结构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混凝土盖梁、钢制盖梁、承台与立柱之间的连接。
4)所述新型连接结构运用了植筋锚固技术,待施工完成后可现场检测锚固强度与构件连接质量。相较于灌浆套筒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在植筋胶固化时间的当天进行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构件连接部位连接强度及抗剪性能得到保障;灌浆套筒虽然也具有缩短工期,施工便捷等特点,但现场灌浆质量难以保证,构件连接处抗剪性能受影响。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1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