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棉纱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0736.X | 申请日: | 201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03 | 分类号: | D06M15/03;D06M11/44;D06M15/564;D06M11/79;D06M13/00;D06M15/00;D06M15/55;D02G3/04;D06M101/06;D06M10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524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棉纱 制备 水性聚氨酯树脂 环氧树脂乳液 芳纶短纤维 纳米氧化锌 氧化锆纤维 防紫外线 气流纺纱 药物粉末 理疗 边角料 硅藻土 咖啡渣 重量份 棉纱 并条 出纱 果胶 清花 梳棉 开花 棉花 | ||
1.一种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45-50份棉纱边角料、30-40份固棉、25-35份棉花、10-15份氧化锆纤维、5-10份芳纶短纤维、6-12份药物粉末、2-6份果胶、3-6份水性聚氨酯树脂、10-16份纳米氧化锌、10-16份硅藻土、14-16份咖啡渣、50-65份水、20-30份环氧树脂乳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咖啡渣经过以下处理:将20-30份咖啡渣置于160-180℃下煅烧1-2h,取出后与5-8份壳聚糖和6-10份竹纤维混合均匀,加入12-15份纳米二氧化钛胶体,混合均匀,烘干并研磨至粒径为10-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藻土的粒径为20-3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粉末为桂花粉末、薰衣草粉末、檀香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粉末的粒径为300-60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棉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棉由质量比为1:0.7-0.9的聚酯纤维和棉花混合后,在0.1-0.3MPa下压制而成。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开花:将固棉放入开花机中,将固棉打散,形成松散的花状;
S2、配拌处理:将果胶、纳米氧化锌和水混合,并加热至40-50℃,使果胶完全溶解,制成处理浆料,将开花后的固棉、棉纱边角料、棉花混合,并打碎至纤维长度为2-3毫米,将打碎后的混合纤维浸入处理浆料中30-40min,取出在70-80℃下烘干;
S3、清花:将烘干后的混合纤维在清花机上清花,清花工序包括抓棉、混棉、开棉、除异性纤维、给棉和成卷,将混合纤维制成棉卷;
S4、梳棉:用梳棉机将清花后的棉卷梳理为单纤维状态,将纤维梳直,制成混合纤维棉条;
S5、并条:将水性聚氨酯树脂加入到硅藻土、咖啡渣和药物粉末的混合物中,混合均匀,55-65℃下烘干,加入到环氧树脂乳液内,混合均匀,加入氧化锆纤维和芳纶纤维,浸渍1-2h,烘干制得混合短纤维,将混合短纤维和混合纤维面条采用三道并条工序,制成熟条;头并根数为6根,总牵伸倍数6-7倍;二并根数为8根,总牵伸倍数7-9倍;三并根数为8根,总牵伸倍数7-9倍;
S6、气流纺纱:将并条后的熟条进行分梳、纺纱和自动络筒,分梳辊转速为5500-6800r/min,纺杯速度为35000-42000r/min,捻系数为180-210,牵伸倍数35–100倍;
S7、出纱,制得再生棉纱成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主要工艺参数为:抓棉机打手刀片缩进肋条0.1-0.5cm,打手升降采用变频控制,打手速度为800-900r/min,混开棉机的给棉帘与匀棉帘隔距调整至23-26mm,第一打手速度为520-560r/min,第二打手速度为820-860 r/min;开棉机给棉罗拉隔距加大至18-22mm,打手速度为340-380r/min;成卷机综合打手为1000-1100r/min,风叶转速为1250-1500r/min,棉卷定量为450-500g/m,控制棉卷不匀率<1.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265-300r/min、刺辊转速为1000-1260r/min,道夫速度为23-40r/min,盖板转速为100-180r/min。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棉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梳棉机的锡林到盖板的隔距为0.32mm、0.30mm、0.28mm、0.25mm、0.33mm,给棉板到刺辊的隔距为0.15mm,刺辊到锡林的隔距为0.18mm,锡林到道夫的隔距为0.1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金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073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静电丝羊绒织物
- 下一篇:一种弹力泡泡缎用抗菌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