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20484.0 | 申请日: | 2019-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温天政;黄毅杰;项冲;贾晓红;王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3/16 | 分类号: | G01M3/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泄漏 检测 装置 | ||
1.一种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密封条设置于上盖(1)与箱体(7)之间,其特征在于,在箱体(7)上端面上位于密封条接触区域设置有由若干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组(8),每个传感器包括由绝缘薄板隔开的正极板和负极板,其中,各正极板连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各负极板连接外接电源的负极,正常无泄漏状态下整个电路呈断路状态,当泄漏发生时,导电液体介质覆盖到绝缘薄板上方,正极板与负极板导通,所述箱体(7)上沿设置有负极金属条(10)和正极金属条(11),其中各正极板通过正极金属条(11)接外接电源的正极,各负极板通过负极金属条(10)接外接电源的负极,所述箱体(7)截面为方形,各传感器设置在箱体(7)上端面的三个边界上,所述正极金属条(11)与负极金属条(10)也设置在该三个边界上,负极金属条(10)和正极金属条(11)位于不同高度,所述箱体(7)的三条边界上设置有负极金属条卡槽(24)和正极金属条卡槽(15),每条边界上设有3个金属条固定位(12),密封条接触区域内三条边界上分布有多组传感器卡槽(13),相邻传感器卡槽(13)的长度依次线性递减,使得测量位置分布于整个密封条接触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正极板与正极金属条(11)之间,或者每个负极板与负极金属条(10)之间,均连接一个发光二极管(6),所述正极金属条(11)与外接电源的正极之间,或者负极金属条(10)与外接电源的负极之间,连接有电流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无传感器卡槽(13)的密封条接触区域内设置有防过载突起一(14),呈不对称分布,用于定位密封条,防止反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传感器卡槽(13)由沟槽一和沟槽二组成,沟槽一与沟槽二长度相等,分别用于放置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沟槽一与沟槽二之间间隔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上沿外侧设置有直角U形的夹持器(5),夹持在所述的三个边界上,其中箱体(7)上沿外侧设置有沿所述三个边界方向的水平的滑轨(17),其中夹持器(5)的上部与箱体(7)的上表面配合,之间夹有负极金属条(10),下部设置有与滑轨(17)配合的凹槽(22),正极金属条(11)夹在凹槽(22)与滑轨(17)之间,夹持器(5)的中部镂空,各发光二极管(6)位于镂空处,以便于观察发光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四角设置有通孔(19),通孔(19)外围设有放置垫片(2)的凹槽,在密封条上方设置有限位块(4),箱体(7)上端面四角设置有螺纹孔(21),螺栓(3)穿过通孔(19)、垫片(2)、限位块(4)和螺纹孔(21),与箱体(7)连接,所述上盖(1)、箱体(7)、夹持器(5)、限位块(4)均为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静密封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接触区域进行加长处理,且接触区域的四个边角处设有防过载突起(20),当过载发生时,防过载突起(20)与箱体(7)表面接触,避免传感器直接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048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深基坑围护结构平面渗漏检测方法
- 下一篇:冷凝器氦检工作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