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红土壤条件下稻蟹综合种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19195.9 申请日: 2019-04-19
公开(公告)号: CN109892187A 公开(公告)日: 2019-06-18
发明(设计)人: 李应东;李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22/22 分类号: A01G22/22;A01K61/59
代理公司: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代理人: 叶立涛
地址: 110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条件 稻田水 稻田 白云石 抗应激能力 生石灰消毒 投放 水稻 长期稳定 稻田土壤 缓冲能力 饲养管理 酸碱环境 条件改善 土壤酸性 褪黑激素 抗氧化 牛磺酸 养殖 成活率 施肥 饲养 饲料 生长 改造 管理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土壤、红土壤条件下稻蟹综合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稻田选择及改造、施肥及酸性土壤、红土壤酸性条件改善、河蟹的投放、河蟹的饲养管理和水稻的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本发明的养殖方法通过两次使用生石灰消毒,改善了稻田土壤的酸性;通过投放白云石,增加稻田的缓冲能力,保持稻田水的pH值趋于稳定,为河蟹和水稻的生长提供长期稳定的酸碱环境;其次,本发明的养殖方法通过在饲料中增加褪黑激素和牛磺酸,增加稻田水环境条件下河蟹的抗氧化抗应激能力,有效确保河蟹的饲养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酸性土壤、红土壤条件下稻蟹综合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红壤是由气候和时间两大成土因素作用而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即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经过长期脱硅富铝化而形成的酸性土壤,由于其中含有许多铁氧化物,故土壤常呈红色,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在我国的总面积高达218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占我们土壤总面积的22.7%,是我国一种主要的土壤类型。红壤具有强淋溶、高风化等特征,使得其土壤结构本身十分脆弱和不稳定,再加上我国南方地区人口密度较大,使得土壤受人为开发活动影响较为频繁,且耕作强度较大,这便使得该地区土壤的结构稳定性迅速下降,最终形成了粘性强、酸度大、物理结构差的红壤,土壤的生产潜力无法正常发挥

稻蟹生态种养技术是“田中稻、水养蟹、检現豆的一水两用、稻蟹共生、一地双收高效立体的复合生态农业技术,这种技术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程。该项技术成功应用农业生态学中的食物链理论、生态位理论和种间互利共生理论三种理论,融传统的精细耕作农业、现代低耗高效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立体农业于一体,采取养殖、种植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工程技术设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的水资源、杂草、小型水生动植物、昆虫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充分地被河蟹利用,通过河蟹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灭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生产出百姓喜欢的无公害蟹田稻米以及消费者喜食的绿色河蟹,对粮食生产、食品的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稳定的积极作用,是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模式。

现有技术中在酸性土壤和红土壤稻田养蟹的产量普遍不高,且施用肥料和河蟹饲料过程中导致的水体酸化加剧容易造成水稻和河蟹无法共生,河蟹大面积死亡的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酸性土壤、红土壤条件下稻蟹综合种养方法,促进河蟹的快速生长的同时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使河蟹和水稻在该种土壤条件下形成良性的生态共生系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一田两用,河蟹和水稻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收益。

2.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性土壤、红土壤条件下稻蟹综合种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择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的稻田,在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开挖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0%,稻田的四周设置防逃网;

步骤2,放苗前20天将挖好的稻田中的陈水排空,亩施入100kg生石灰对稻田进行一次消毒,然后引水回灌稻田,再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测量并调节稻田内的pH值和溶氧量;

步骤3,栽种水稻秧苗前,每亩施畜禽粪便100~200kg,施后深耕20~30cm进行整地,充分耘耥耙平,另在水沟边投放力度40~50的白云石100kg/hm2

步骤4,待水稻植株长至10~15cm高时投放蟹苗,投放量为10000~15000只/hm2

步骤5,每3~5天投喂一次河蟹饲料,投喂量为100~150kg/hm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91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