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复合轨枕的结构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8829.9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井国庆;张然;籍雅萌;周强;杜运昌;王创;康德拉申科·瓦列里;宗璐丹;李新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B3/44 | 分类号: | E01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张瑜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复合 轨枕 结构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钢结构骨架的组合复合轨枕结构和方法。组合结构复合轨枕装置包括:钢结构和2块复合轨枕(基于废旧轮胎或者塑料),钢结构通过夹板与复合轨枕(基于废旧轮胎或者塑料)端头连接后,通过螺栓或者铆钉连接。本发明涉及的这种新型复合材料轨枕结构,通过使用可再生塑料、废旧轮胎或者聚氨酯材料和钢结构进行生产,该结构具有优良力学性能。满足有砟轨道结构中对轨枕作用的要求,克服现有的木枕、混凝土枕、复合材料轨枕等形式的轨枕的缺点。主要优点:采用弹性复合材料承轨台,弹性好,减振性能好,绝缘性能好;提高枕中抵抗弯矩和折断能力,避免负弯矩造成轨枕横向裂纹病害。增强复合轨枕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轨枕的结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有砟轨道结构中,轨枕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如下作用:轨枕承受来自钢轨的各向压力,并弹性地传布于道床,同时必须有效地保持轨道的几何形位,特别是轨距和轨枕方向。因此,轨枕必须具有必要的坚固性、弹性和耐久性,且便于固定钢轨,具有抵抗纵向和横向位移的能力。随着轨道结构的发展,轨枕的结构和材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材质上,目前现存并投入使用的轨枕包括木枕、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枕和钢枕以及复合材料(包括废旧轮胎、塑料等)制成的轨枕,它们各有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明显。下面根据不同材料的轨枕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木枕。木枕是指由木材制成的轨枕,是铁路最早采用而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一种轨枕,木枕的主要优点是弹性好、质量轻、便于运输、加工、绝缘性能好。但木枕的主要缺点不容忽视:
1.由于轨枕特殊力学性能要求,耗费大量优质林业资源,且由于我国森林自然资源有限,木枕价格较贵,500元一根;
2.由于木材种类和部位不同,无法保证线路木枕强度、弹性均匀一致,导致轨道刚度不均匀;
3.如果木枕不防腐,易腐朽和磨损,使用寿命短,只有不足10年,甚至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只有5年;如果木枕采用煤焦油等防腐剂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剂会逐渐渗透、挥发对环境和人造成污染;
第二类轨枕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我国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的研制,目前已经遍及全国各铁路干线,使用量巨大。然而传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虽然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强、线路平顺性好等优点,但是以下明显缺点不可避免,具体表现为:
1.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刚度大,使得冲击作用力大,道床和路基容易劣化,导致维修周期缩短;
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采用钢筋和水泥制成,耗费大量钢筋及水泥材料,且难于回收再次利用。
3.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轨枕笨重、难于运输,同时与道床接触难于密实,容易导致空吊板。
第三类为复合轨枕。复合轨枕主要由循环再生的废旧轮胎、塑料等制成,或者由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材料构成,前者具有弹性好、绿色环保的优点,后者具有强度高、刚度适中优点。但复合材料制成的轨枕的缺点也十分明显:
1.复合轨枕由于材料密度低、质量轻、表面光滑,可提供纵、横向阻力偏低,而纵横向阻力是铁路无缝线路最重要稳定指标和控制参数;
2.由循环再生的废旧轮胎、塑料等制成的复合轨枕,成本虽然便宜,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特性,轨枕抗压强度,尤其是抗弯、抗折强度不足,容易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发生折断,尤其在轨枕中部发生折断,极易导致列车脱轨,因此限制了复合轨枕应用。
3.玻璃纤维聚氨酯材料构成的轨枕(简称FFU轨枕)具有强度和承载力高特点,但是成本过高,每根售价达到5000元以上,是普通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轨枕的20倍,因为价格过高,限制了复合轨枕应用和发展。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采用既有材料及结构轨枕都具有不可避免及忽视的缺点,在实际的运营中,与线路条件不能适应。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88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