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渐变色大分子染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7472.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0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李怡霞;项羽;曹苏毅;李军配;吴祥松;杨文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材华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清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34 | 分类号: | C08G65/334;C08G65/333;C09D171/02;C09D7/41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制备 大分子前驱体 渐变色 精细化工技术 发色化合物 安全特性 变色反应 聚乙二醇 人体细胞 三聚氯氰 涂料领域 不可逆 小分子 烘烤 铁板 丙酮 水中 变色 涂抹 木板 吸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渐变色大分子染料的制备方法,涉及精细化工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将三聚氯氰与聚乙二醇(PEG)均匀分散在水相中,使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3‑3.5,温度30‑40℃条件下反应3‑8h后结束反应,得到大分子前驱体;将上述得到的大分子前驱体和小分子发色化合物均匀分散在丙酮或者水中,然后涂抹在木板或者铁板上在60‑150℃条件下烘烤变色反应2‑20小时后结束反应,即得到不可逆温变色大分子染料。本发明制备大分子染料方法简单,而且具有大分子不容易被人体细胞吸收的大分子安全特性,主要运用在涂料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渐变色大分子染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地增加。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地增加。随着染料工业的不断壮大,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根据美国C.I.(ColorIndex)记载,目前染料已有数万种之多。我国是主要的染料生产大国,目前我国各种染料已达90万吨,染料产量占世界的60%左右。现有染料废水中BOD、COD高,盐分高,处理难度大。而且车间设备制造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造成染料成本很大。
小分子染料在纺织品、皮革、毛皮、纸张、塑料、橡胶、涂料、油墨、食用色素、化妆品等方面应用广泛,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小分子的有毒性、牢度差、不耐溶剂性、不耐迁移性以及不耐热性等不足严重限制了小分子染料在食品、油墨、涂料、纤维、塑料等着色材料的应用。为了满足市场对高效、安全的需求,人们研究出了高分子染料。高分子染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发色化合物引入高分子的主链或者侧链中形成新的有色高分子聚合物。这种结合的高分子染料既具有高分子的高强度、易成膜性、耐溶剂性、耐迁移性、无毒又具有染料分子的多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变色大分子染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大分子染料方法简单,而且具有大分子不容易被人体细胞吸收的大分子安全特性,主要运用在涂料领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渐变色大分子染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将三聚氯氰与聚乙二醇(PEG)均匀分散在水相中,使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3-3.5,温度30-40℃条件下反应3-8h后结束反应,得到大分子前驱体,
大分子前驱体其结构式为:
步骤2、大分子染料的制备:
将步骤1得到的大分子前驱体和小分子发色化合物均匀分散在丙酮或者水中,然后涂抹在木板或者铁板上在60-150℃条件下烘烤变色反应2-20小时后结束反应,即得到不可逆温变色大分子染料。
进一步地,所述小分子发色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1)-(5)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大分子前驱体和小分子发色化合物的官能度比为0.5-10:1。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二醇(PEG)的分子量为1000-10000。
进一步地,所述三聚氯氰与聚乙二醇(PEG)的摩尔比为1:2.5。
本发明大分子染料的合成方法是通过三聚氯氰与PEG缩合得到大分子前驱体然后与带有活性氨基的发色单体缩合得到大分子染料。三聚氯氰与PEG缩合得到大分子前驱体与发色单体缩合反应不需要通过反应釜反应,而是直接添加至涂料中,通过涂刷或者喷涂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物体表面然后经过烘烤达到变色的目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材华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清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材华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清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4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叔炔醇聚醚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含有全氟(聚)醚基的硅烷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