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烟探测迷宫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7266.1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9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陶超;牛小民;金鑫;武传伟;张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107 | 分类号: | G08B17/107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黄红梅;黄军委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管 光轴 发射管 感烟探测迷宫 测量腔 光路 迷宫 相等 响应能力 校准 钝角 后向 两组 前向 锐角 误报 烟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烟探测迷宫,包括迷宫测量腔和设于所述迷宫测量腔内的两组发射管和接收管,其中,第一发射管的光轴分别与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和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锐角,从而第一发射管分别与第一接收管和第二接收管构成后向光路;第二发射管的光轴分别与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和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钝角,从而第二发射管分别与第一接收管和第二接收管构成前向光路。该感烟探测迷宫具有设计科学、提高对各种烟雾的响应能力、降低误报、相互校准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烟探测器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感烟探测迷宫。
背景技术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感烟探测器有离子感烟探测器和光电感烟探测器两种。离子感烟探测器对各种明火烟雾探测效果较好,对阴燃火烟雾也能探测,但由于它容易受环境影响,误报警率较高,且含有低能量的污染源,无法满足对产品绿色环保的要求,基本已被光电感烟探测器取代。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感烟火灾探测器都是采用红外光束散射原理,所涉及的感烟探测迷宫对粒径较大的白色或灰色烟雾探测灵敏度较高,但是对粒径较小的黑色烟雾探测灵敏度较差。为提高现有感烟探测器对粒径较小黑色烟雾的灵敏度,常采用降低报警阈值的方式,但当有灰尘、香烟烟雾等颜色很浅的烟雾干扰时,很小的烟雾浓度就会使探测器出现超过报警阈值的响应输出,常常出现误报警的现象。
现有的感烟探测器都是装有一个发射管,当发射管出现损坏时,往往要拆掉然后重新装壳校准,费时费力。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提高对各种烟雾的响应能力、降低误报、相互校准的感烟探测迷宫。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烟探测迷宫,包括迷宫测量腔和设于所述迷宫测量腔内的两组发射管和接收管,其中,第一发射管的光轴分别与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和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锐角,从而第一发射管分别与第一接收管和第二接收管构成后向光路;第二发射管的光轴分别与第一接收管的光轴和第二接收管的光轴之间的夹角相等且均为钝角,从而第二发射管分别与第一接收管和第二接收管构成前向光路。
基上所述,所述第一发射管和所述第二发射管由单独的控制开关控制启闭。
基上所述,所述第一发射管、所述第二发射管、所述第一接收管和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前端均安装透镜。
基上所述,所述第一接收管和第二接收管上安装有屏蔽罩。
基上所述,所述第一发射管、所述第一接收管和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安装位置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同一圆周上,所述第一发射管、所述第一接收管和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安装位置之间连线构成等腰三角形。
基上所述,所述第二发射管的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发射管、所述第一接收管和所述第二接收管的安装位置的上方。
基上所述,所述第一发射管发射蓝色可见光,所述第二发射管发射红外光;或者,所述第一发射管发射红外光,所述第二发射管发射蓝色可见光。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采用立体式的结构设计,组成两组前向光路和两组后向光路,且第一接收管既做前向光路接收器件又做后向光路接收器件,第二接收管既做前向光路接收器件又做后向光路接收器件,使得光线强度得到加强,两个接收信号的累加提高了对烟雾响应的能力,无需调低感应阈值,也就消除了该原因导致的误报现象。
两个发射管组成两组光路,在最终的运算判断过程中,可取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判定迷宫内灰尘积累的程度,对于缓慢变化的灰尘积累进行补偿,超出后发出污染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2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