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7089.7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项中科;苟中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林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19/02 | 分类号: | C03B1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王海文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玻璃 成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所述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底模、分别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模两侧的侧模、堵头,两个所述侧模相平行设置,使得两个所述侧模之间形成有矩形凹槽结构,所述矩形凹槽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模上的所述堵头;每个所述侧模内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底座、所述底模和所述堵头内部都设置有冷却管。解决了利用传统的成型装置进行光学玻璃条料的加工,玻璃温度较难快速跨越析晶温度区间,导致玻璃表面析晶,产生很深的条纹,导致产品良率低,同时成型的条料形状不规则,在成型过程玻璃液的组分容易挥发造成条纹缺陷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玻璃熔制成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学玻璃熔制成型领域中,条料成型工艺是一种主要的成型工艺,熔融状态下的玻璃液经出料管流出,进入成型模具中,经模具自然成型,经牵引炉退火,最后炸切成需求尺寸。传统的光学玻璃的成型装置一般由底模、底座、侧模、堵头组成,利用传统的成型装置进行光学玻璃条料的加工,玻璃温度较难快速跨越析晶温度区间,导致玻璃表面析晶,产生很深的条纹,导致产品良率低,同时成型的条料形状不规则,在成型过程玻璃液的组分容易挥发造成条纹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解决了利用传统的成型装置进行光学玻璃条料的加工,玻璃温度较难快速跨越析晶温度区间,导致玻璃表面析晶,产生很深的条纹,导致产品良率低,同时成型的条料形状不规则,在成型过程玻璃液的组分容易挥发造成条纹缺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所述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底模、分别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模两侧的侧模、堵头,两个所述侧模相平行设置,使得两个所述侧模之间形成有矩形凹槽结构,所述矩形凹槽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模上的所述堵头;
每个所述侧模内设置有加热装置;
所述底座、所述底模和所述堵头内部都设置有冷却管。
优选地,所述冷却管内通入有冷却气体;
所述冷却气体为压缩空气或惰性气体。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矩形加热器;
所述矩形加热器的长度为450-470mm,宽度为18-22mm,高度为18-22mm;
其中,所述矩形加热器的冷端为250-270mm,所述矩形加热器的热端为180-200mm。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侧模上的用于监测所述矩形加热器加热温度的测温热电偶。
优选地,位于所述底模内部的所述冷却管为波纹管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模中自左向右的两端分别为底模前端和底模后端,所述堵头靠近所述底模前端;
所述矩形凹槽结构中靠近所述底模前端的上方设置有出料管,使得从所述出料管流出的高温玻璃液能够流入所述矩形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底模内部的所述冷却管靠近所述底模后端。
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靠近所述底模前端。
优选地,所述光学玻璃条料成型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模上方的激光测厚仪。
优选地,所述激光测厚仪位于所述底模上方1.5-2m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林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林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0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